本报记者 唐念
“不好意思,我们实在是抽不出时间,这几个月的工期已经排满了。”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建筑泥水工韦师傅接到客户打来的电话时说,他们的工期已经排到今年9月底了,很多老板都在催他们赶工期,不能再接单了。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在贵港市,像韦师傅这类技术性的泥水工每天至少收入250元,月收入甚至高达6000元,十分“抢手”。
当年艰难 如今“抢手”
今年52岁的韦师傅是港北区奇石乡四兴村人,从事建筑泥水工已经18年。如今,他已是业内知名的泥匠。“干这行最重要的就是技术过硬,有口碑,这样才能做得长久。以前做工多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不同了,我们靠技术领工资,也能做‘白领\’了。”韦师傅话里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据悉,现在,像韦师傅这类技术工十分“抢手”,平均每天收入250元到300元,月薪甚至高达6000元。韦师傅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高工资并不是随便都能拿到手的,泥水建筑工最关键的是能吃苦。他说,他刚开始做这一行时,跟着村里的老一辈学手艺,多是东奔西跑到处找活干,非常辛苦。那时一般干一天活只有10元到20元钱,一个月下来也就200多元,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现在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建房子的人多了起来,自己的手艺越来越娴熟,也有了一定的口碑,现在多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有时一天能接到几个雇主打来的电话。”韦师傅说,做这行的多是通过熟人介绍,“路数”多了,收入自然也就高。
工作艰苦 缺乏保障
来自港南区新塘乡上宋村的泥水工宋师傅正在赶工。记者之前联系采访他时,他和他的团队正在港北区港城镇蓝田村帮人家建房。但当两日后记者再次联系他们时,他们已经转到另一个村了。
在宋师傅看来,他们的工作繁重而辛苦。“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砌砖的学问可大了。”宋师傅说,为了避免把墙砌歪,首先要放好线并固定好两端,之后沿线砌砖块,砌砖不能简单地把一块块砖叠加上去,两眼要左右扫描砖块使它与线平行,落锤时力度要到位,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记者采访时,他才砌了个开头,相对轻松。“砌得高时才费力呢!”那个时候,就要站到桌子上,先把砖块搬上桌子,再从桌子上搬到两三米高的墙上。“夏天往往汗流浃背,一天要换几件衣服呢。”宋师傅说,冬天时手容易被冻僵,拿砖时经常被刮伤。记者注意到,由于长期重复同样的工作,宋师傅的手上满是老茧,干枯得像裂痕累累的枯树枝。
宋师傅说,刚开始从事泥水工时是在村里帮堂兄弟建房。不料,因自己不小心踏空摔断了手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在家足足休养了一年。“干这行没什么保障,出事了得自己掏腰包。尤其是一旦发生意外,治伤出钱是小事,关键的还是受伤期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损失很大。
宋师傅前些年曾经在广东一家纸箱厂打工,后来有小孩后,为了照顾家庭,就在老家专做泥水工的活,之后就再也没有转过行。他向记者坦言,他不喜欢进厂务工,不自由,且工资也不高。
当下“抢手” 后继乏人
据了解,目前,加建一层70平方米左右的新楼房,5个泥水工的工期一般在7天左右。正在加建第三层的市民邓女士算了一笔账:“房子的面积是72平方米,本打算拿8000元做人工费,但实际花了1.1万元,平均每个泥水工一天超过300元,费用相当高。”
“没办法,现在年轻人愿意来干这行的不多。”据宋师傅介绍,虽然泥水工的收入不低,但是愿意从事建筑泥水工的年轻人并不多。现在多是年龄在40岁至50岁的中年人在做泥水工。像宋师傅他们这批从事泥水工的工人年纪最小的也已经40岁了。他还告诉记者,之前他带过本村的一个年轻仔,后来这个年轻仔嫌干活太辛苦就不做了。
记者通过宋师傅电话联系到了这个宋姓年轻仔,记者表明来意后,小宋也很热情:“真是太累了,手脚经常被磨破,一天到晚都是脏兮兮的,让人很不舒服。”小宋说,这种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虽然工资高,但是不想自己那么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建筑泥水工的收入不菲,然而社会地位不高、缺乏保障和后继乏人等隐忧同样困扰着泥水匠这个行当。不仅现在主动来当泥水工的学徒少,从事泥水工的年轻人就更少了。宋师傅对这门手艺后继乏人表示担忧。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