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明昌37年如一日,为村民义务看护水井。图为丘明昌在井边打捞青苔。(张彬摄)
港城镇龙井村保洁小组的组员在清理垃圾。(黄志莲摄)本报记者 张彬
今年4月10日,贵港市“清洁乡村”活动动员大会在市区召开,大会提出了实现贵港市广大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科学发展的目标。“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贵港市农村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员、宣传员、倡导员的作用,与广大群众一道,掀起开展“清洁乡村”活动高潮,为建设美丽贵港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港北区部分村屯,感受活跃在“清洁乡村”活动一线的农村党员的情怀。
基层党组织筑牢“清洁乡村”堡垒
“党群齐心合力,清洁乡村谱新篇”,在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村委会的宣传栏上,13个鲜红的大字在夏日骄阳的照耀下格外抢眼。
宣传栏明确了村里各个党员的责任:萧泽承负责组织党小组成员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三清”工作;甘继荣负责组织屯理事会做好“清洁乡村”活动各项事务,认真履行理事会职责;周福光负责每月组织一次户主会,通报本月“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督促农户进行整改……
“‘清洁乡村\’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请来钩机清理村里的垃圾。但花钱请人干活,长期下去肯定不行!”为了节约资金,龙井村党支部书记甘继龄在“一组两会”上提出,成立党员清洁小组,由党员带头,做好“清洁乡村”工作。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户主会、理事会一致通过。
龙井村一共有98名党员,经过讨论,大家决定以屯为单位,成立了3个党员清洁小组。屯里再根据村民小组来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的党员要带头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天早上,甘继龄到村委会之前,都会先开车绕村子转一圈,发现哪个地方有垃圾了,就打电话通知相应的党员清洁小组的组长,由组长召集组员们到村委会,拿上扫把、镊子、垃圾袋去清理垃圾。
“谁有空谁就来,谁看见谁清理,大家对于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十分积极。”甘继龄说,龙井村种植有7000多亩林地,在空地上晒有许多木片。运载木片的车子经过村道,木屑常常落满一地。党员清洁小组的组员看到后,都会主动安排人手打扫路面,并与木片老板和司机沟通,做好卫生保洁工作。
在龙井村,还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党小组——民族文化传承党小组。这个小组成立于2010年,每年他们都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丰富群众娱乐生活,深受群众喜爱。“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后,他们就用动听的歌声,向群众宣传活动的意义和好处。
“广西党政真英明,‘清洁乡村\’此事精,干群齐心又努力,美丽港城美家园。以前垃圾到处放,群众生活心里慌,现在大家清理了,保护环境保健康。各种措施齐又全,村村配有保洁员,日夜奔波不要紧,村里卫生心就欢……”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党小组成员陈喜志说着说着,就顺口唱了起来。
陈喜志说,村里很多老人不识字,听不懂普通话,单是发宣传单、放广播,效果不明显。唱山歌则不一样。龙井村民以说壮话为主,用壮话唱山歌,村民喜欢听,记得住。现在村民们都知道“清洁乡村”活动的好处,明白了不能乱扔垃圾的道理,村里越来越干净、漂亮了。
妇女党员激发“半边天”热情
6月22日晚上8点,港北区港城镇石寨村独寨屯的“妇女之家”热闹非凡,10多名妇女正围坐在一起开心地聊天。
“我认为,‘清洁乡村\’活动不仅是对我们好,更对村里的将来也好。”韦芳容的体会,得到了在场姐妹们的认同。
“那你们觉得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累不累?辛不辛苦?”韦胡兰问道。
“不累,为了子孙后代,不累!”大家回答。
这是石寨村“‘清洁乡村\’妇女培训学校”里的一幕。每个月,石寨村共产党员、妇女主任韦胡兰都组织村里的妇女来培训。“培训说不上,就是大家一起谈谈感受,交流交流经验。”她笑着说道。
“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后,韦胡兰就想着如何发挥妇女在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农村,妇女是留守人员主力军,是主要的劳力,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妇女们应该发挥自己‘半边天\’的作用。”
韦胡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镇里的妇联主席,并一起筹划开办“‘清洁乡村\’妇女培训学校”。5月初,这个学校正式成立。
学校成立后,韦胡兰挨家挨户串门,把《美丽港北·清洁乡村——妇女先行倡议书》发到村民手中,并邀请妇女们来培训。第一次培训,就有20多人参加。
“石寨村是我们的家,美丽家园,要靠我们妇女一起行动起来。垃圾不乱扔,污水不乱排,搞好‘门前三包\’。”韦胡兰鼓励大家主动站出来,为清洁石寨村做贡献。
第一次培训当晚,石寨村成立了“巾帼保洁志愿队”,韦胡兰任队长,韦芳容任副队长。每周,韦胡兰带着志愿队到村里各个角落开展清洁工作,水沟、屯路、河边……渐渐地,石寨村的妇女们都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家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近日,记者走进石寨村,看到宽敞的水泥路上没有一点垃圾,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就连树底下的树叶都很少有堆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村民洗衣服的时候,习惯把垃圾顺手扔到河边,现在她们知道‘清洁乡村\’的重要性,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孩子乱扔垃圾,她们看见了,就会教育孩子,要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路上有牛粪,她们就从家里拿来铲子把牛粪铲进垃圾池……”韦胡兰说,作为党员,她有义务带动妇女们,继续为建设美丽家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义务护井员37年如一日
6月23日下午,一阵闷雷过后,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64岁的丘明昌急忙披上雨衣,匆匆走出家门。外面,雷电交加,他顾不上多想,快步走到池塘边,蹲下,拉开水闸;接着,又来到池塘边的水井,把堵住水井出水口的树叶捞起来,看着水流顺畅起来后,他才放心地往回走。
丘明昌是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人,共产党员,“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后,他被石坑屯群众推举为护井员。
事实上,丘明昌义务担任护井员工作已经足足有37个年头。
丘明昌默默地守护着的这口井,是石坑屯400多村民以及邻村村民赖以生存的水源。1976年,丘明昌退伍回来,看到井边长满青苔,水面飘着树叶,他皱起了眉头。多年的部队生活,使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深知水源的重要性。为此,他自掏腰包到街上买来工具,一点点地把井里的树叶、青苔捞出来。“我家就在旁边,也喝这口井里的水;而且身为共产党员,更应该带个好头。”丘明昌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太普通了。
由于水井所处的地势较低,一到下雨天,雨水、泥水总会流进井里,很不卫生。有过砌房子经验的丘明昌,趁晴天找来自家建房子剩下的石头,一有空就到井边敲敲打打,铺成石头路,没几天,井边渐渐有了模样。
看着丘明昌一个人在忙碌着、辛苦着,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劳动中来,主动捐款,购买水泥、砖头。于是,走下井边打水就有了牢固的阶梯,水井四周砌起了排水沟,防止污水流入的井沿砌高了……经过一番修修补补,这口水井变得更加干净了,大家喝起水来也更加放心。
在这口水井旁边,种有一棵高大的龙眼树,树荫茂密,一到夏天,树底下就成了村民们纳凉的好去处。但茂密的龙眼树也让村民们烦恼不已,因为每逢刮风下雨,毫无遮挡的水井总是落入不少树叶。把树砍掉,村民们纳凉就少了个好地方;不砍,井水又受到污染。思来想去,丘明昌决定自己辛苦些,每年主动修剪伸到井边的树枝,每天有空就到井边走走看看,有落叶就打捞起来。
受水井地形限制,在水位高涨时,村民打水,必须脱鞋踩进水里才能打到水。这样不仅不方便,还会污染水源。于是,丘明昌就在井边过道上摆放了几块石板作为踏板。水涨时,他就加几块踏板;水浅了,他就撤掉踏板。
最让丘明昌头疼的是青苔太多了,总是捞不完。经过翻阅相关书籍,丘明昌自己掏钱买来石灰,等到晚上,村民不用水的时候,就撒到井口边。“这样,既可以防止青苔疯长,又可以给水里消消毒。”渐渐地,丘明昌摸索出了一套护井的门道。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