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贵港市文明办、关工委、教育局、团委、妇联等五部委联合发出“爱心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据《贵港日报》2013年5月29日一版)一时间,留守儿童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浏览各大媒体,关于留守儿童被烧伤、被拐骗和溺亡的悲剧却仍然屡屡见诸报端。本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本应是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们却不得不承受因缺失父母的爱的那份孤独和寂寞。试问,留守儿童是谁心中的痛?
是社会吗?据市妇联提供的一份《贵港市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贵港市有农村留守儿童38万多人,其中14岁以下26万人,占全市儿童总数的27.69%,在全国、全区均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留守儿童数量多、隔代照顾多、亲情缺失多、不良习惯多以及安全隐患多等“五多”特点。针对以上问题,贵港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学校管护网络、基层帮护网络、社会呵护网络、法律保护网络以及家庭监护网络等“五个网络”的工作措施,使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儿童之家”和“儿童乐园”,让留守儿童在课余生活有地方可去,有可玩耍的地方。此外,荷城义站、雨露助学社等各种社会组织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留守儿童的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务必让这些正处在花样年华的孩子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是老人吗?在农村,一个老人或两个老人带着一两个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孩子多是一岁左右就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由于年龄渐长,精力有限,除了照顾好孩子的一日三餐外,老人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更别提有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了,这也使所谓的“隔代教育”带来了新问题。由于长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创伤问题不容忽视,他们也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除了社会和学校应当负一定的责任外,作为监护人的老人和父母亦难辞其疚。
是父母吗?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虽然将孩子委托老人或亲属看管,自己也定期交付抚养教育费用,但长期不回家探望和履行其他义务,也属于履行监护职责不全面。父母不能因为务工供养孩子生活和读书,就将保护孩子的责任推给其他人和学校甚至社会,而放弃自己的义务。想想看吧,孩子的出生,必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小到奶粉,大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父母,在孩子出生前,是否都有自己的计划了呢?一个小生命的出生本没有错,但不管不理,一味地丢给老人就大有问题了。难怪池莉在《太阳出生》里描述了新婚夫妇赵胜天和李小兰在“小太阳”出世后,在繁琐的生活中,担当起了照顾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小太阳”的出世也使他们变得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上进心。这,便是每个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必然经历的过程。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和点点滴滴的进步,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快乐。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不能重来的,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生而不育,不如不生”。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心疼,又如何企盼别人心疼你的孩子呢?如果你一定要以“不是不疼,而是没有能力”等为借口再次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学校乃至社会时,谁又该为你们“爱情的结晶”买单呢?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