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英
我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写作?不写会死吗?我答:不会,起码不会因为不写就马上死掉。但为什么还要写——并且经常因为某一处的构思而苦思冥想到头疼?我写那是让自己的心灵有寄托,让自己的生活有目标,这样过起日子来就有了一些充实感。再者,我觉得这社会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我对这些不如意有话要说。
之所以写《杨桃果青青》,那是因为童年时的记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引起我对“文革”、人性等的思考。同时也因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爱着家乡几乎家家都有的杨桃果。其实,在2003年之前我就一直有把它写出来的冲动,之所以没能付诸实践,原因有二:一是那时我像大多数人那样为了名和利,静不下心来;二是自己的写作储备不足,素材是有一大堆,但不知怎样才能把它们放到它们应该呆的地方,直到又一次看了《红楼梦》和《飘》,才略有所悟。经过多年的磕磕碰碰后我幡然醒悟:争名夺利不是我的强项,我还是回到我的书斋吧。明白了这个道理,坐在书桌前果然觉得心平气和,可以从容地欣赏窗前的风景了。从2003年开始,经过三四个暑假的苦干,终于将我的这段如青杨桃般青涩的童年经历写出来了。写完,如释重负。
创作过程中,贵港市老一辈作家莫之炎老师给予了我殷切鼓励、淳淳教导;也承蒙平南文联谢世团主席的高看,让我的拙作在《花洲》连载;更别说潘大林老师为这部小说殚精竭虑的修改,使它能以更好的面貌呈现于大家面前。对于这些帮助我在写作道路上走得更好的人,大恩不言谢,我唯有深深地记在心中。
所有这些,都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