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贵港新闻 > 正文

周日话题 如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来源:贵港日报 2013-06-02 17:38   https://www.yybnet.net/

主帖

一天,我步行至城区的一个红绿灯区域,红灯亮了起来。这时,只见两男两女四名年轻人,左顾右盼,看见绿灯区没有车辆过往,于是,嘻嘻哈哈闯进红灯区。当行至红灯区中段时,一辆小轿车沿着绿灯区方向,飞驰而来,四人见状,又嘻嘻哈哈呼叫着加速跑过红灯区。小车驶过年轻人身边时,突然减速,司机愤怒地对四个年轻人说:“找死呀!”

开展针对行人闯红灯的整治行动,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很有必要。具体情况应视情节轻重对待,该处罚就处罚,该教育就教育,做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对情节轻微的违规人员,开设短期培训学习班,通过教育学习,让他们懂得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对情节较为严重的违规人员,除了教育,适当给予罚款处罚,只要不是乱罚,无可厚非。如果以教代罚,虽说颇为人性化,但也有可能导致故意违规的人钻法律的空子,从而削弱法规的约束力。他们会认为即便违规也只是教育,不处罚,怕什么?于是,红灯照闯。

总而言之,整治行人闯红灯行动,既不能以教代罚,也不能以罚代教,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代,切莫一刀切。(李东凡)

跟帖

贵港中心城区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比比皆是。在荷城路普罗旺斯十字路口,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钟左右,随时可见开电动车等非机动车送小孩到荷城小学上课的学生家长闯红灯现象,他们争分夺秒,我行我素,心目中根本没有“红灯”二字存在。(侯宣光)

目前,不少地方已开始对行人闯红灯进行罚款。在处罚面前,行人闯红灯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从各地的情况来看,行人闯红灯的行为还是很普遍。笔者认为,在行人闯红灯罚款已获舆论支持的前提下,还应加大对恶意闯红灯者的处罚力度,如此才能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所谓恶意闯红灯,即那些对交警的劝导视而不见,仍然执意为之者。恶意闯红灯者不仅藐视法规,而且起到了一种错误的示范作用,必须加以重罚,才能维护法规的严肃性。(李六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车辆还是行人,违章了都应当受到处罚。但许多行人不甘心被罚,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形成遵守法规的氛围和气候,特别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胡作非为、违法犯罪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执法者对一些车辆横冲直撞视而不见,却抓住违章行人罚款,给人执法不公的感觉,所以行人很不服气。因此,遵法守法要从官员做起,交通执法要从车辆抓起,交通安全要从自己开始。(黄钰雄)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除了国人普遍有“法不责众”的思想顽疾作怪外,与部分人流量大的路口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不科学、不合理有很大关系。试想在20至30秒钟内,浩浩荡荡的几十人,要通过斑马线走完几十米甚至成百米的路,可能吗?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置好绿灯亮的时间。(韦钰泉)

许多宽达五六十米的马路,设定的绿灯时间往往不足30秒,行人若想不违章,只能抓住时机跑步前进。如此一来,就苦了许多老人家,明明是绿灯一亮就踏上斑马线,可转眼红灯就亮了起来,他们只能在车流里左躲右闪,挣扎向前,一旦出事,真不知道该去怨谁?(阿峦)

为什么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显然,我们的管理方式、交通设施、指示灯控制等等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多管齐下才行。(于炳绅)

“中国式过马路”只靠严管、罚款是无法根治的,其他方面的措施也必须跟上。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政府科学规划城市交通,需要完善管理机制,需要每一名市民道德自觉,需要交通秩序管理成为制度常态。(白杨林)单独对单一行为的处罚,并不足以形成对陋习惯性的惩戒。如果将闯红灯纳入到信用体系中,把不守规则的行为与考驾照、找工作、贷款等挂钩起来,我看就没人敢轻易闯红灯了。闯几次红灯,享受了几次行走的畅快,却让今后的人生之路处处受阻,肯定让人有所顾忌。(虫虫)

为了确保行人及车辆的出行安全,红绿灯的设置的确应该有一个比较合理、相对科学的优化架构,但问题是,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同样宝贵,无论是行人还是司机,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快速通过路口,都期待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红灯时间短些再短些,绿灯时间越长越好。在定量的时间里,延长一方的通行时间就意味着拉长了另一方的等待时间。面对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两难选择,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的换位思考就显得明智与理性。事实上,行人闯红灯积习难改的真正原因还是法规意识的缺失。交通规则和信号设置的确需优化,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才是文明出行和交通安全的根本底线。挑战规则、罔顾安全,再长的绿灯都难阻止闯红灯者的脚步。(郑桂灵)

“中国式过马路”表面只是一种交通违法现象,而背后却是深层次的社会心态。细究起来,过马路不闯红灯,绝大多数人都有此常识,规则意识之所以匮乏,大致一是规则没有底线,缺少相对应的边际成本制约;二是守规则不能从社会生活中受益反而受损,比如“老实人吃亏”、“讲诚信吃亏”即是如此。规则意识的缺乏,不是简单的素质自律问题,对应着公共社会治理方式的缺失。“中国式”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中国式”的管理。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来管理社会,而非动员和引导社会的自我管理,微观层面缺少自主的协调机制,从而使得诸多的规则只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规则”,而非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社会规则。(清江)

下期话题:年年高考,今又高考。高考曾经留给您怎样的记忆?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您的高考故事。

联系方式:1.信寄537100贵港市贵港日报周日特刊,信封标明“周日话题”字样。2.发电子邮件至guigang.xq@163.com。3.QQ留言或QQ邮箱,号码:277959605。

新闻推荐

贵港市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督保工程督查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周日话题 如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