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程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贵港市各县市区集中清理陈年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垃圾清运能长期有效运转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
乡村环卫工作包括设施建设、购置设备、设备保养、垃圾清运等,如果不能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将会成为短期行为。可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资金解决财政困难。各级财政每年要在预算中拿出专项经费,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垃圾定点存放、按时清运、经检查验收达标的乡镇给予补贴。各乡镇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也要列出专项经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组两会”作用,号召村里的龙头企业、经济能人积极为家乡的清洁事业添砖加瓦。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行动起来,采取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帮助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村配建垃圾收集设施。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应该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确保政府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形成自上而下、配套联动的管理体制。可以尝试吸引有实力的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垃圾处理,以乡镇为单位,将各乡镇的保洁任务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标,选择合适的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垃圾清运,财政对乡镇保洁员发放一定的补贴,把以前政府花钱建队伍、养人员、购设备搞保洁的方式转变为买服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
“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要杜绝过去搞突击式治理、阶段性检查的工作方式,建立责任明确、监督有力、考核严格的监管机制。要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岗位到个人,确保每一条街道、每一片田园、每一条河流都有人负责管理,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列入有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制定目标考核办法,专项考核,把考核情况与创先争优、补助资金等挂钩。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