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陆小洁)8月9日上午9点,记者在港北区港城镇蓝田村大屯看到,公路边的一个垃圾池已经堆放了半池的垃圾,一辆铲车忙碌着把垃圾铲到垃圾转运车上。
即日起,蓝田村大屯的垃圾清运由原来的每两天集中清运,调整为每天清运。
8月6日,《贵港日报》刊登了《关于“美丽贵港·清洁乡村”活动督查情况通报》:市督查组于7月8日到港城镇拉田村督查时,发现该村与中里乡交界的地方堆满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有三处陈年堆垃圾,有两个垃圾池的垃圾已经很长时间没清理,腐烂发臭严重。6月25日,市督查组已发现这个问题并将情况反馈给该镇党委、政府,可是整改不到位。
蓝田村大屯地处城乡交界处,本地村民与流动人口约有8000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特别大。“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后,港城镇在大屯建设了三个垃圾池,缓解了垃圾堆放的压力。同时将乡村垃圾外包给农用车主黄国坚清运。
黄国坚向记者介绍,根据协定,自己所承包片区的垃圾池每两天清运一次。而大屯的垃圾基本上一天就堆满了,等到隔天清运时,已经是垃圾成山,加上高温烘烤、大雨浇灌,成堆的垃圾快速变质发臭。
针对这样的问题,港城镇与黄国坚重新协定,从8月9日起,黄国坚承包的片区垃圾清运由原来的每两天集中清运,调整为每天清运。
随后,记者前往查看另外两处垃圾池的整改情况。这两个垃圾池的垃圾都已经清理完毕,没有陈旧垃圾。
9点50分,记者来到蓝田村与中里乡交界处。这是一块公路边临近山坡的空地,已经看不到成堆的垃圾。现场,该镇副镇长、宣传委员李召正在协调人员清理头一天清运剩下的部分垃圾。
据介绍,这块空地位于交界处,附近的部分村民图方便把垃圾堆放在这里,使这里成为治理乡村垃圾的一个死角。
烈日下,黄国坚双手拖起公路边树林里的一袋碎玻璃,用力抛进后驱动车上。交界处也在他承包清运的片区内。黄国坚说:“以后会加大清理力度,发现垃圾就及时运走,保证环境清洁。”
李召说,为了保持蓝田村与中里乡交界处这块空地整洁,镇里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组织地块的承包人种上树苗,既能够引导群众不随意堆放垃圾,又能达到绿化的效果。他表示,今后,该镇将继续发动干部群众一起排查卫生死角,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在“清洁乡村”活动中,逐渐形成干部管理到位、群众自觉遵守的机制,保持村貌整洁、村容美观。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