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帖
闲暇之余,我会去书店感受一下书香。沉醉书中,浮躁之心宁静如水。这种美妙的感觉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子。然而,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这些实体书店不断减少,可说已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在我居住的小镇,我常去的长安书店和博览书店,已先后消失了。县城的实体书店,也几乎消失了,现在留下来的只有一家公立的新华书店。
难道这些实体书店真的无法生存了?我想,未必会是如此悲观。在实体书店阅读,所有浮躁的心情,都能在书中慢慢地得以沉淀。这种感受,与在网上书店购书的那种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实体书店,人们追求的是心境的宁静和精神上的慰藉,是一种人与书的“相恋”,正是这种人与书的“相恋”,让实体书店的前景并没有如此悲观。
在网络书店,需要浏览这样那样的分类和排序,看上一会儿,就会让人眼花心烦。于是,宁可直接键入书名搜索查找,然后下单购买,完成一次虚拟交易,这与其说是与书的“相恋”,不如说是一次对书的搜索。如果连书名都不知道,又该如何去搜索呢?因此,网络书店对于心灵和精神上的感召力,远远比不上直接与实体书“相恋”时产生的那种情感真实、投入、强烈。
要让实体书店走出困境,需要让读者重新发现人与书“相恋”的热情、乐趣和欲望,否则,很难把网上书店的读者吸引回来。只有变革和创新,才能走出困境。(黄雄娟)
跟帖
一座城市,怎么可以没有实体书店呢?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挑选书籍;在那里,人们可以抱着小说入迷;在那里,人们可以对着散文沉思……置身书店,一个绝望的人,可以在文字中找到希望;一个忧伤的人,可以在文字中找到慰藉;一个烦躁的人,可以在文字中找到安宁。每一个实体书店,都是城市的心灵驿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但无论何时,都应当留住实体书店,留下一脉书香。(天涯笛音)
相对于生动、形象、直接的影视、网络视频、图片资料,文字显得不易理解,所以更多的人喜欢看浅白的影视图片而不喜欢看书,尽管看书更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真正喜欢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同时,网络书店、电子书以及“听书”等新的购书、读书方式的兴起,对实体书店构成了极大的冲击。由于实体书店在品种、价格等方面失去了优势;更有甚者,有的书店用塑料膜把书包了起来,不许读者翻开书来看,不知道书的内容,还买什么书啊?所以,像我这样的“书虫”,去实体书店购书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但有一家叫“席殊书屋”的书店我却是常去买书的,因为,这家书店有很多在别处看不到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类的图书,而且每次买书老板都给我打折。(黄钰雄)
实体书店面临经营困境,主要原因是有很多书人们不需要花钱买就可在网上看到了。因此,实体书店要扭转经营困境,必须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转”的经营新路,多经营一些在网上看不到的书籍,如历史类、人物传记类、知识类、工具类等具有保存使用价值的书籍。(侯宣光)
实体书店是不设防的图书馆,悄然散发的书香,滋养着读者的心灵,能烘托城市文化氛围,更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让实体书店生存下去,不仅仅是书店和出版产业的问题,也需要政府、读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一,经营者要向那些有经验的实体书店学习,突破传统思维,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努力实现良性运营;其二,应加强自律,营建良好的价格和市场环境;其三,政府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拯救措施,使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更具体、有效;其四,要创新管理。只有这样,实体书店才能健康永续发展。(靳新辉)
挽救实体书店固然需要政府把实体书店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予一定的扶持,但最终决定实体书店命运的还在于其本身。实体书店要将个性化服务、打造公共文化社区作为方向,主动开辟网络战场,与网络书店联姻,走资源整合发展之路。实体书店不能只是简单的卖书场所,要成为公共文化交流场所,多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或者沙龙。(冯燮)
实体书店要转变过分市场化的理念,多一些温馨服务意识,要给消费者打造方便、舒适以及生活化的环境,将购书和生活、消费融为一体,提高书店的文化竞争力。(耿银平)
实体书店不妨推出网络订货、电话订货,然后送货上门。网络购书一般要3天以上才能拿到书,而实体书店完全可以做到在一天之内把书送到消费者手里,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苑广阔)
很多书业人士指出,现在书店卖的已经不是图书了,卖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只有把商业元素融于文化元素中,才能提高书店的附加值,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徐娟)
实体书店要求得生存发展空间,必须加快升级转型的步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者生存。(白杨林)
多数读者去书店并不是以买书为主要目的,而是去感受书店里的阅读氛围,品味书香气息,去弥补网上购书时的缺憾。如果实体书店都倒闭了,读者将很难再便利地感受到浓厚的阅读氛围。恐怕这才是读者不愿看到实体书店倒闭的根本原因。所以,为了拯救阅读氛围,在对实体书店实施适度政策倾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免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郭东阳)
下期话题:据媒体报道,近日,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您对此有何评论?
联系方式:1.信寄537100贵港市贵港日报周日特刊,信封标明“周日话题”字样。2.发电子邮件至guigang.xq@163.com。3.QQ留言或QQ邮箱,号码:277959605。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