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荣欢 通讯员谭锦卿)港北区大力发展林业优势产业,通过倡导绿色生产,加强产业科技支撑,激活产业发展要素,有效提升了森林单位的产量和质量,形成了以造林生产、木业加工、林下经济为主体,花卉、苗木生产、森林生态旅游稳步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2012年,该区以林业总产值23.2亿元,跻身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市、区)第三名,成为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今年1至9月,该区实现林业总产值21.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
该区按照“山上调结构、提质量,山下扩绿化、增总量”的总体要求,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特色油茶经济林,不断加快“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积极引导林农广泛种植高产油茶和珍贵树种,有效地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综合效益,实现造林生产高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该区速丰桉面积达23万亩,马尾松面积达17万亩,可生产木材47万立方米,培育优质苗木280万株,森林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从2010年的亩蓄积量2.37立方米提高到4.29立方米。“以前种两亩林地生产的木材,现在种一亩就能实现。如果管护到位,一亩林地可生产木材6立方米以上。”造林大户黄东说。
为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该区通过加强服务和引导,引导企业走出“以量取胜”的思维怪圈,形成“以提升质量来增加效益”的经营方式,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的高新技术,坚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贵港市红旗纸业先后投入6500多万元进行年产5.8万吨高强瓦楞纸技术改造,年产量从6万吨提高到15万吨,年税利增加2000多万元。在原料上,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宗旨,以废纸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先后投资1900多万元建设环保设施,不断建设完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系统,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同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懂工业、善抓企业的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成立林业产业协会这一服务平台,加强业主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企业优势互补,加快高端产品的开发,最终实现企业增效、政府增税、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
林下经济也成为了该区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港北区现有森林面积60多万亩,森林资源丰富。该区动员和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实践“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森林旅游”等林业发展的新模式,把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林下经济作为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2012年,位于辖区内中里乡三陵村的青牛谷景区正式对外开放,青牛谷勇士漂流试漂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该区主要的生态旅游景区。隆凤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中里乡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山鸡。年产七彩山鸡、孔雀蓝山鸡6万多羽,山鸡蛋42万多枚,生物有机肥900吨,实现年营业收入800多万元,该社社员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通过不断促进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林业发展内容和林业资源综合利用,优化发展林业第三产业。今年1至9月,该区发展林下经济9万亩,实现产值2.1亿元,惠及林农人数5万人,仅林下经济这一块,林农人均增收1300多元。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