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按摩师黄桂发在给客人按摩之余,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他的手机是一款智能机,下载了一个语音软件后,按键时会提示所按字母或数字,根据提示他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上图为他正在给客人按摩,下图为他正在操作智能手机。(记者黄摩登摄)本报记者 农柏华
10月15日是第三十个国际盲人节。盲人虽然丧失了视力,但他们却用另一种方式,积极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理能力,创造多彩的生活。10月16日,记者走近两位盲人按摩师,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
自主创业走出光明大道
当日,记者来到黄桂发位于市区世纪花园小区的盲人按摩店时,他还没有回来。等了一会儿,满头大汗的他走进店里,首先准确地走到空调机旁,拨动扇叶,对着空调吹了一会儿。
“对不起,有点事情,来晚了。”黄桂发说着,便走到椅子上坐下。“在这里那么久了,每样东西摆放在哪里,心里都一清二楚。”对于记者的疑问,黄桂发笑着说。
黄桂发今年26岁,自小眼睛失明,比起健全人,劳动能力相对弱很多,在成为按摩师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路在何方。
“以前不知道能做什么,后来残联安排我去学习按摩推拿技术,想想有一门技术总比什么都不会的好,起码自己可以打工养家,于是便去学习了。”黄桂发说。
人体几百个穴位还有很多的经络,每一个的位置都要准确记住,这对于一个盲人来说,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黄桂发说:“开始时,老师慢慢教按摩的手法,手把手地指出穴位在哪里,还要学习按摩推拿各个穴位、各条经络的功效。”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黄桂发掌握的只是按摩推拿的基本功,要想提高技术,还得在实践中不断练习。黄桂发在一家按摩店打工,每天在给客人按摩的过程中,询问客人的感觉,通过征求客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摸索,不断积累,提高技术。
他现在每次给客人按摩一个小时,而且中间不能停顿,每天都要工作几个小时。
“刚工作的时候,不懂得用力,很累,现在习惯了,倒觉得很平常。”黄桂发说。
记者也体验了黄桂发的按摩手法:坐在他前面,黄桂发一抬手,就准确地捏住了记者脖子,拇指在颈椎和两旁上按下去。“中间是风府穴,两旁是风池穴,是不是有点痛?可能你看书、用电脑时间久了。”黄桂发一边按摩一边说。记者感觉到,经过按摩,原来颈部的酸胀感缓解了许多。
黄桂发告诉记者,2010年,在市残联的帮助下,他在国际大酒店附近开了一家按摩店,由于技术过硬,赢得了不少顾客。2012年,在一位好心老板的帮助下,他在世纪花园小区开了一家分店。
“现在压力也挺大的,贵港按摩店那么多,客源很不稳定,现在靠的基本都是回头客。”黄桂发说,他没有父母,下有读高中的弟弟和读初中的妹妹,基本都是靠他来养家,每个月开支很大,但是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助,自己的按摩店也开不下去。不过,自己有手艺在身,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靠双手演绎多彩人生
在江北大道位于火车站附近的高佬按摩店,记者看到,“高佬”杨叶雨正在用手机与人通话。
“没事做的时候,一般都是听听收音机或者听听电视。”杨叶雨说,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盲人也能使用手机、电脑,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记者拨通了杨叶雨的电话,只见他直接拿出手机,快速地挂断电话,并把号码存下来。
“我们的手机是为盲人特制的,都安装有语音读屏功能,屏幕上显示的汉字,都能通过语音一个个报读出来。”杨叶雨说。记者看到,杨叶雨拿起手机,每一次操作,手机都快速报出一个个字,“189……、操作、呼叫……储存……”选择好操作功能,便可以确认了。
“我们不仅能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上网、上QQ呢。”杨叶雨说,他还可以辨别纸币,客人给钱基本都能辨别出数额大小或是不是真币。
“虽然我们在房子里行动自如,但是很少出门,而且由于城市的设施还不够完善,出到外面,行动也很不方便。”杨叶雨说。
杨叶雨今年40多岁。他12岁时眼睛失明,由于之前在家都干活,所以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不是难事,杀鸡、切菜、煮菜根本不在话下。28岁时,他开始从事按摩工作,先是跟一名老中医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后来有了自己的店,还招了5名盲人按摩师。
现在,杨叶雨是贵港市盲人协会的主席,平时也很关心盲人的权益和就业问题。“盲人在培训班学到的只是基本功,所以每年我都招收学徒,到店里手把手教他们,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技术。”杨叶雨希望社会能多关怀残疾人,少点歧视,在创业、就业上给予支持。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