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少珍
从默默无名到成为标杆学校,港南区百年老校河面学校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近日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河面学校,走进初中部的一间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学生学习《论语十则》,学生们轮番解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008年,河面学校获港南区教科局批准为实验学校,允许学校初中部招收两个实验班。眼看秋季学期即将开学,两个实险班却只招到31名学生。这把刚上任的校长谈世文和教师们都急坏了。最后决定下乡宣传,甚至到村到户宣传招生。为什么在城区边的老牌学校,学生和家长却舍近求远不愿意来?谈校长就此进行了多方调研,深挖根源。
河面学校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原本就读的几乎都是航运船民子弟,生源单一,加上学校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管理僵化,缺乏灵活的教育模式,使这所百年老校如老牛负重。
“学校要发展,必须着手改革!”2008年秋季学期,学校确定了“以德立校、特色办校、科技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目标,从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开始,全面导入生活化德育教育。他们以《弟子规》为校本教材,把“讲文明礼仪、学会感恩、告别陋习”的教育和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格。同时,政教团队还开展了全校性的“告别陋习,养成良好习惯”签字仪式和演讲活动;以班为单位,每月开展“评星活动”,诸如“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等,在全校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来,河面学校在课改上不断探索,通过组织教师到广东等地参观学习,导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新模式,要求教师在如何拓展学生思维、建设高效课堂上下功夫。
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培养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学校还主动申报教研课题,组织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此,学校开启了校本培训与送出去培训的教师双轮培训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活动、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和新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抓好课改、激活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还从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出发,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舞台。学校分别组建了鼓号队、文艺队及书法绘画等各种兴趣小组,每个学期都组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气氛越来越浓厚,校风、班风、学风越变越好。2011年,贵港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现场会在该校召开,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经过几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河面学校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该校组织语文、英语、物理、地理等学科的优秀教师参加市一级举办的优质课比赛,分别获得3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同年,该校负责实施的市级课题有9个结题。2013年,该校314名学生参加中考,36人获得总评A+,72人获得总评A,有184人进入市示范高中线。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