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李园园
“君来一叶轻舟,君去两袖清风,平边荡寇屯田,尽显英雄本色。”缥缈琴音中,郁江边,陆公井旁,百姓面向江面跪拜因不想扰民已悄然离去的陆绩。这是新编历史话剧《压舱石》的最后一幕。贵港市会议中心大会堂演出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中,陆绩睿智有才、为官清正的形象在大家心中更加立体生动,该剧所承载的“廉洁爱民大情怀”也更让人动容。
8月11日、12日晚,由贵港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策划,广西戏剧院组团精心创作的大型新编历史话剧《压舱石》演出两场,在当地群众、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让观众经历了一次精神与心灵上的洗礼。
话剧围绕陆绩出任郁林郡(现贵港市)太守期间的故事展开:他肃匪治安,整顿吏政,传播先进文化,交融民族和谐,固边富民,声张正气;而代表朝野恶势力的县令杜达楠诬陷陆绩欲将其置于死地,各路正义之士前来驰援,朝廷命官监察御史顺势将杜达楠拿下惩处。最终,经过4年呕心沥血地治理,陆绩如愿打造出理想中的一块圣地——战乱中的郁林绿洲。在他奉旨还乡之际,百姓百里相送,陆绩谢绝了父老乡亲的礼物,因全部家当不满一船,船吃水太浅无法航行,只好搬来岸上的大石来压船,飘然而去。剧名《压舱石》因此而来。
贵港市作家协会理事杨旭乐介绍,陆绩回到苏州后,压船的这块石头就被搬下来放在他家门口,当地人称其为郁林石。后来,明代朝廷的一个官员在郁林石上刻了“廉石”二字。如今,这块源自郁江畔的礁石,仍矗立在苏州文庙内。
观众陈谊军在剧评中写道,陆绩的廉石故事彰显为民情怀、清正廉洁、无私奉公等品质;贵港又称荷城,荷,也是清廉(莲)的化身,以贵港本地题材为内容推出话剧,在荷城上演大型舞台剧,达到了历史题材与自然文化的有机融合,既体现了作品的接地气、近人情及其地域性,更在精神上给予市民群众高雅的艺术享受。
“任凭风浪起,心有压舱石。做人要正,才能走得远。”一位年轻观众深有感触地说。航船入海,既有一日千里的顺境,也会遭遇暴风骤雨的侵袭,而纪律和规矩就是保证永不翻船的“压舱石”。如果缺少了这块“压舱石”,当船体负重不够,小小的风浪就能使之倾覆。话剧《压舱石》的深刻寓意就在于此,古有先贤为范,更应心怀“廉石”,为人生航船“压舱”。
根据自治区文化厅的安排,8月27日,《压舱石》将到南宁参加广西第十届戏剧展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静华)8月10日,贵港市首届“寻味荷城”美食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在贵港市望湖亭文化农庄举行,望湖亭文化...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