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正芳通讯员易舟芹
8月18日,在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吉斗村一间小屋里,摆满了轮胎、电瓶、控制器等货物。记者见到已脱贫摘帽的覃建佳时,他正坐在椅子上,双腿不自然地弯曲着,一手拿着电动车的控制器电路板,一手拿着电烙铁聚精会神地进行焊接。覃建佳说,在政府帮助下,他依靠电器、电动车维修手艺,自力更生,摘掉了贫困帽。
覃建佳3岁时因发高烧导致残疾,只能依靠两张凳子走路,上学也成了奢望。虽然腿脚不便,但他的双手非常灵活。为让他有一条谋生路,父母支持他去学习电器维修。凭天赋及勤奋,覃建佳学到一手好技术,辗转多地做修理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先后出生,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负担陡然加重。2015年,覃建佳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2016年6月以前,覃建佳一家住在4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儿子读高中、女儿读大学,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为帮他脱贫,港北区委副书记黄德佳和村支书李日银多次上门和他商讨脱贫的办法。覃建佳一直梦想开间电动车和电器维修店,却苦于没有资金。“只要你有决心,我们会鼎力支持。”黄德佳和李日银各出1万元,帮他把店开了起来。经过两年的努力,修理店一年可赚三四万元。黄德佳和李日银又帮助他申请国家危房改造资金2.5万元,建起一层90多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解决了他家的住房问题。
“老板,可以帮我修一下音箱吗?”武乐村圩上屯的谢礼军在门口喊。“拿过来吧!”覃建佳大声回答。谢礼军说,覃建佳平易近人,是个全能型的修理工,大家有要维修的电器都喜欢拿到他店里。覃建佳平时为村民修理电器或电动车都很细心,处处为村民着想,对不方便到店的,他会上门服务。
“上个月,我们家领养了50羽鸡苗,到时会有人上门收购。下个月还会分配柑橘树苗和免费肥料,还有人工费领取。”覃建佳高兴地说,加上小额信贷一年4000元的红利,让他在致富路上越走越有信心,“我想免费教残疾人士修理技术,带着他们一起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贵港讯经过一年的筹划建设,贵港市交通流量统计和信号灯自适应控制系统日前在荷城路试用,大幅度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