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星桦
“要是没有国家助学金和学校老师的关怀,我早就辍学了。”港南高中09(1)班学生黄群凤说起如今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时,非常感慨。这是贵港市实施教育惠民工程给广大寒门学子带来的实惠。
“两免一补”惠及千万学子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贵港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除了不收学费外,还免杂费、免费提供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简称“两免一补”)。
许多家庭贫困的寄宿生因此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港南中学初中部10(2)班的黄锐梅就是其中一个。黄锐梅家住八塘镇横岭村,家里的开支仅靠父母种田、打零工维持,加上父母患病,花销大,生活十分困难。如今,黄锐梅每个学期可以领到500元的生活补助,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覃塘区覃塘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覃健说,对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来说,生活补助对他们起到不小的帮助。据了解,该校今年秋季期有26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获得了生活补助。
据市教育局资助办统计,今年春、秋两季贵港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分别有731355人、719385人享受了“两免”,享受生活补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分别有139406人、133713人,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人每天补助3元、初中生每人每天补助4元,在校天数按每年250天计算。另外,今年春、秋两期贵港市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分别有9382人、11076人享受免学杂费待遇,分别有910名、709名寄宿生获得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其中小学生每人每天补助2元,初中生每人每天补助3元,在校天数同样为250天。
助学金缓解燃眉之急
说起国家助学金,前文提及的黄群凤感慨颇深。她是港南区东津镇荷池村人,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差,家里的亲人患病,多年医治,负债累累。今年秋季开学之际,家里拿不出学费,黄群凤没能按时回校。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后,帮她申请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黄群凤的班主任说,黄群凤品学兼优,自从进入高中后,她因家庭贫困还先后得到了市政协助学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的资助。
据了解,根据规定,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分为两等,一等为每人每学期1000元,二等为每人每学期500元。据市教育局资助办统计,今年春、秋两期,全市分别有23077人、23407人享受了资助,资助金额分别为1730.79万元、1611.88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贵港市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对库区移民子女就读普通高中给予免除学费。今年春季期共有2407人受益,免交学费106.2805万元;秋季期有2725人受益,免交学费115.6395万元,减轻了库区移民群众的负担。
中职生享受补助多
记者从市教育局资助办了解到,目前针对中职生的资助项目具体有四项: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三是中等职业教育特定专业学生第三年生活费资助;四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涉农专业学生、特定人员以及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学费补助。而在市职教中心还有一项是该校学生独享的、由上级扶贫部门扶持的资助项目,即贫困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
据市职教中心资助中心谭海芳老师介绍,该校今年春季期共有1046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秋季期因为有部分学生外出实习,共有577人享受国家助学金,这部分学生每月每人可获得生活补助150元。在享受免学费方面,春、秋两期分别有352人、364人,每人每期可免交学费1040元。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资助方面,该校今年共有55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每人共获得2000元奖学金。贫困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项目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全日制在校中职生,每年有400人得到资助,每人每年1200元;第二部分是对贫困村劳动力转移短期培训,参加培训的贫困村劳动力可获得资助,培训期间全部免交食宿、培训费、资料费等。
据了解,2011年春、秋两期,全市分别有3151名、3453名中职生享受免学费优惠,分别有8117名、8600人获得国家助学金,今年春季期有41人获得特定专业学生第三年生活费资助,2011—2012学年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的中职生共392人。
该中心幼师10(11)班的学生余钰瑛是平南县大鹏镇思乐村人,属于田贵水库移民的后代。2004年的特大山洪把她家里的房子冲垮了,农田、旱地淹没了大半。余钰瑛说,因为经济困难,直到现在家里还没把新房建起来,一直寄居在叔叔家里。在学校里她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了减轻她家里的负担,学校为她申请了贫困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每年可以得到1200元的资助。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