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轶 方茗
“我创业的时候急需资金,是政府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平南县平南镇江滨社区靓靓美容院的女老板陈永红满怀感激。陈永红下肢残疾,县妇联把她列为结对帮扶对象,帮助她租好铺面,申请小额担保贴息贷款3万元,并扶持创业资金1500元,使她顺利创建了美容院。现在,陈永红的美容院年收入5万多元。
陈永红只是平南县帮扶残疾人创业就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南县紧紧围绕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为这些“折翼天使”架起就业的幸福桥梁。
党员扶残温暖同行
“是党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两次过上了新的生活。”这是寺面镇两木村村民宾绍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发出的感慨。宾绍明自幼肢体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脱贫愿望强烈。寺面镇党委获悉后与宾绍明签订了结对帮扶责任状,扶持创业资金1000元,帮助他开了一间生活用品和农资代销店,年收入3万多元。但好景不长,宾绍明的儿子在外打工时发生意外,不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落下残疾,这对宾绍明是巨大的打击。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多次来到宾绍明家中看望慰问他,和他谈心,帮助他打开心结,鼓励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宾绍明是平南县实施“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的受益者之一。据了解,该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以“帮、包、带、扶”的方式结对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种苗、项目、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扶持,帮助残疾人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和发展途径。目前,该县已投入党员扶残专项扶持资金48万元,帮扶残疾人家庭480户,受扶持残疾人户均增收1500多元。今年5月,该县启动了第二期“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全县33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和240名新农村指导员每人结对帮扶一名残疾人。
培训助残授人以渔
大新镇安福村村民刘淑玲被该县残联送到贵港盲人按摩培训班学习后,在平南城区顺利就业,月收入1000多元,并与同班学员陈先生喜结连理。她感慨万千:“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才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针对残疾人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度大、职业技能弱的特点,平南县采取政府买单、残疾人免费接受培训的方式,根据残疾人的需求、特点和具体情况,组织有就业愿望且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自治区、市和县里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1~2门技术,增加就业机会。该县每年还组织专家下乡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上门传授种养技术,并免费发放树苗、鸡苗、猪苗等。去年以来,该县共有100多名残疾人在接受培训后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政企联手广开门路
在平南益伸富科技有限公司,一对聋哑夫妇正熟练地剪铜线头、绕线圈。县残联工作人员小韦介绍,这对夫妇来自丹竹镇三河村,是去年通过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找到的工作,现在,除去食宿丈夫柳焕新月工资2300多元,妻子杨观玲月工资1500多元。该公司行政部部长林健伟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公司共有10名残疾人员工,他们都很勤快,像柳焕新平时上班很早就到岗位了,他干活又快又好,工资比普通员工还高。”
为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该县出台了税费减免、养老保险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县残联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登记,掌握他们的个人特长以及就业愿望,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并推荐就业。积极向企业宣传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就业牵线搭桥。县里的公益性岗位和福利企业对残疾人实行优先安置,各民营企业也纷纷增大残疾人就业比例,以实际行动帮助扶持残疾人就业。去年以来,该县共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200人,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98万元。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