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思 通讯员 唐华穗)大红铁皮箱下面安装上两个轮子,前面有两根长长的把手。这个集群众智慧创造出来的垃圾车,近日在马练瑶族乡三联村正式“上岗”。天天使用它的清洁员陆家财笑着告诉记者:“这个‘大铁牛\’还真管用。”
马练瑶族乡地处平南县最北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之后,乡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清洁乡村”带给自己的实实在在好处,把政府行为变为群众自身需求。
近日,在九槐村八屯,记者看到一名保洁员正一手拿着水管一手拿着扫把在清洗路面,一股清凉扑面而来。
八屯坐落在平金二级公路旁,村民茶余饭后喜欢在环村路旁的三棵大榕树下、凉亭里休闲,来往的车辆常常把尘土带得满天飞扬,群众意见很大。如何减少路面灰尘,给群众营造一个清爽的公共环境?九槐村村委会经讨论,购买了一个水泵,保洁员负责每周给环村路和凉亭“洗一个澡”,清洁乡村“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了。
“这些有机肥让我家的蔬菜又大饱一餐了。”近日,当地居民谢华英提桶到水晏小学焚烧炉取草木灰。为何想到在学校里建造焚烧炉?原来,水晏小学校园里树木比较多,每天都产生大量的落叶,加上全校300多名师生的生活垃圾,这些都成为学校的负担。校长谭波在和当地有经验的水泥匠交流后,上网收集相关资料,最后该校建成既环保又实用的垃圾焚烧炉。水晏小学自制焚烧炉的做法很快在周边学校传开,大家纷纷效仿,学校垃圾不出校门就能轻松处理掉。
“清洁乡村”活动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很多平日不理事的居民,从刚开始被动参加活动,到主动参与出谋划策,他们逐渐成为“清洁乡村”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并乐在其中。
水晏村段大同江曾经是垃圾的堆积处,去年政府大手笔投入,清理了陈年垃圾,清澈的江水重现,江面也活跃起来,有了洗衣姑娘的身影,有了男女老少江中游泳的欢声笑语。而今,每当汛期过后,群众便主动划着自己制造的小竹筏穿梭于大同江打捞垃圾。
活动中,三联村也不甘落后,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村民们集思广益,自己动手制作了装载约4吨的垃圾车。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