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庆杰 记者 陈榕玲
2007年10月10日,军人出身的黄贵信开始接手平南县平山镇平山村河堤街的保洁工作。从一名普通保洁员到现在担任全镇清洁卫生工作的班长,从被群众排斥到离不开他,街道上、田园里、村落间,有垃圾的地方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由于为人朴实坚毅,不怕脏乱、麻烦,对乱倒垃圾的群众耐心劝导,他的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在黄贵信的感染下,河堤街居民的环保意识有了质的飞跃,乱堆乱丢垃圾的现象已经成了过去式。黄贵信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镇党委决定把河堤街作为示范点,同时让他担任全镇保洁员的班长。刚开始,个别保洁员对这位新上任的班长并不买账,总会给他出点难题。有一次,一名保洁员故意不打扫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接到群众投诉电话也置之不理。黄贵信知道此事后,与那位保洁员一同前往,语气平和地对他说:“这角落还是挺起眼的,开始吧!”这位同事却说:“要扫你扫,反正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黄贵信咧嘴笑了笑,左手一把铲子右手一个扫把就干了起来。两三分钟的工夫,这小堆垃圾就不见了踪影。这名保洁员看得面红耳赤,从此以后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
说到收垃圾清洁费,黄贵信情绪有点激动:“农民乱丢乱倒垃圾已经成为习惯,觉得我们的工作是多余的,收垃圾清洁费非常困难。”有一位60多岁的老伯令黄贵信印象非常深刻。在一次清理卫生过程中,看见这位老伯把一大袋垃圾扔进河里,黄贵信就上前劝说:“现在不是已经有保洁员了吗,为什么还要把垃圾扔到河里呢?”老伯说:“这点事还用得着你们保洁员吗?我垃圾袋子一扔干净利落,又不用交垃圾清理费,这不是挺好吗?”黄贵信思索了一会问:“老伯,你抽烟吗?”老伯回答:“抽啊。”黄贵信满脸微笑说:“您一年抽烟开支的钱不少于500块吧,只要你一天少抽一支烟,60块钱一年的清洁费不就有了吗?况且把垃圾丢到河里不但污染了河水,还不利于我们的健康。”老伯随口来了一句:“你们都是搞形式主义的,我不相信你们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要是你们每天都来清理,不要说60块,就算是120块一年我也交。不过你们要先干一年让我看看,如果干得好,年底我一定把钱送到你们手里。”黄贵信信心十足地说:“一言为定。”
清扫清洁菜市场的垃圾是最头疼的事情。黄贵信想了一个办法,在原来每个摊位每天收取一元钱垃圾处理费不变的前提下,推出让摊贩们共同参与垃圾处理的机制。以当月的垃圾量为基准,如果下个月垃圾减少了就适当减少处理费。做得好的一年可以少收一半的费用。这机制一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菜市场脏乱臭的现象得到了改观,同时也减轻了保洁员的工作量。
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平山镇大街小巷、田园村落、江河湖泊都换上了新衣裳。说到黄贵信,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称职的‘垃圾佬\’。”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