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平南新闻 > 正文

让老剧种焕发新光彩

来源:贵港日报 2014-12-07 04:54   https://www.yybnet.net/

贵港市粤曲爱好者在东湖公园练唱。(张庆杰摄)平南龚州艺术团下基层表演粤曲。(卢广华摄)青年粤曲演员杨联才、谭敏意在舞台上表演。(张庆杰摄)本报记者 方朗 见习记者 张庆杰

粤曲之于贵港,是一种“舶来品”。它源于广东,经西江溯流而上,抵梧州,达贵港,历经百年,风靡荷城。

粤曲之于贵港,是一种传承和光大。远者如上世纪30年代大安镇的三个粤剧社,催生了蒋瑞鳞、潘楚年、马德强等一批闻名两广、享誉港澳的粤剧演员;中期如上世纪90年代大安镇牵头举办的两届广西粤曲节,奠定了其粤曲之乡的地位;近期如2013年广西四市粤剧比赛,平南龚州艺术团的苏理学斩获平喉冠军,2014年11月在梧州市举办的广西(桂东南)粤曲邀请赛上,贵港市的林华以一曲《一代天骄》斩获子喉组一等奖。贵港,以博大的胸怀迎接、容纳这棵外来艺术之树,辛勤培植,使其枝繁叶茂。

轮椅上飘来的粤曲

“水烟飘,月西坠,泛轻舟一叶寻觅我西施。息战乱,故园凯歌高奏,丽人却芳踪沓。走遍浣纱旧地,姑苏翠阁瑶池,恨我无能插双翅,飞遍千山万水……”

11月15日,清晨的东湖,波光粼粼,花红叶绿,乐声悠扬。一曲《梦会太湖》从林荫小道传来,如诉如泣。

84岁的老人顾国全坐在电动轮椅上,抚着手袋里那台精致的数码电唱机,悠然自得听着,至投入处,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喜见故土息兵戎,女织男耕笙歌唱,我愿水云乡里驻马常伴浣纱娘……”

顾国全是粤曲的铁杆粉丝,他15岁开始打工挣钱养家,如今儿孙满堂,家庭和睦。粤曲陪伴他走过艰难岁月,走过风雨人生,享受幸福晚年。他收集的粤曲唱碟有4000多张,耗资累计一万多元。提起粤曲名家,老人如数家珍:红线女、马师曾、倪惠英、蒋文端、梁耀安、郭凤女、梁玉嵘……老人还自学掌板,听到什么曲子就学敲什么曲子,自娱自乐,心情舒畅。

像顾国全这样的老年粤曲发烧友,在贵港市比比皆是。他们的青春岁月在粤曲的熏陶中度过,他们都有一种粤曲情结。今天,他们对粤曲依然如此痴迷,更多的是从粤曲中缅怀流逝的青春岁月。90岁老人杨桂林天天到东湖听粤曲,她说一天不来,在家就感觉浑身不舒服。粤曲使她保持年轻的心态,保持饱满的精神,看起来更像是70多岁的人。

在乡村,粤曲同样影响着老一辈的人。两广语言接近,使得粤曲如同商业、建筑、风俗、饮食一样,沿着滔滔的西江水,天长日久地渗透进贵港市群众的生活。平南县武林镇新贤村的朱荣强老人说起当年对粤曲和粤剧的痴迷,仍然历历在目。上世纪70年代梧州的粤剧团到村里演出,作为演出场地的村小学校园操场被挤得水泄不通,许多生产队下午早早收工,只为社员们早点抢到位置。当时,生产队里有一台针式电唱机,傍晚收工回来,《十八相送》、《胡不归》、《醉打金枝》、《花田八错》、《搜书院》等一批经典粤曲,还有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粤剧如《山乡风云》、《打铜锣》等,从那大大的高音喇叭传出,回荡在炊烟袅袅的村庄。朱荣强说,那个粤曲,好听啊,像《山伯临终》,开声一句“泪似帘外雨,点滴到天明,空房冷冰冰,山伯孤零零”,悲酸凄凉,让人心都碎了。如今,老人在城里工作的儿子为他买了一台数码唱机,里面下载了几百首粤曲。每天,老人带着唱机在田间散步,粤曲声声,洒满田园。

东湖是贵港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清新的空气,翠绿的树荫,曲折的廊桥,古朴的亭台,不仅成为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粤曲爱好者云集之处。扬琴、锣鼓、二胡,悠扬的粤曲迎来初升的太阳,催开东湖生机勃勃的早晨。成立于2004年的东湖曲艺队,10年来,队员风雨无阻到东湖边练习粤曲演奏。他们为粤曲而来,擅长扬琴的,擅长唢呐的,擅长钢管的,擅长二胡的,各自拿着自己的家当,聚集在一起,就成为一支完整的乐队。一男一女拿起话筒开声对唱就是一曲动听的《平湖秋月》。生活在他们悠扬的乐声中欢快地向前滚动。68岁的卢广庆,退休前搞建筑,退休后自学唢呐,越吹心情越舒畅。他说,少年时的梦,现在终于圆了。

在贵港市,由群众自发组织的粤曲团体,大大小小的就有上百个。其中,较为活跃的有平南龚州艺术团、大安新声曲艺社、桂平红声曲艺社等。这些曲艺团体自筹经费,围绕主旋律,活跃在城乡舞台,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桂平的红声曲艺社就表演了《神州大地更光明》、《雨露春风十八大》、《八项规定春雷劲》等新编剧目,通俗易懂地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

粤曲文化传承之忧

港北区贵城街道榕兴街78岁的老人潘爱月,在家放唱机听粤曲觉得不过瘾,每天早早来到东湖,坐在凉亭上,等待东湖粤剧社来表演。看着熟悉的人演奏,听着熟悉的粤曲,老人觉得生活很真实,很惬意。但与此同时,老人又有一丝忧虑,现在唱粤曲、听粤曲似乎都是老年人的“专宠”,年轻人没有多少个喜欢。看着身边一个个爱好者苍老的面孔,潘爱月感慨:“5年后,我们还能听到粤曲吗?”

老人的话似乎有点言重,但年轻人缺乏对粤曲和粤剧的了解却是不争的事实。记者随机采访了10个年轻人,其中有6个表示没有听过,有3个表示偶尔听过,有1个表示经常听,但不会唱。对他们来说,节奏强烈的流行音乐,似乎更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朱荣强的孙子朱超永不明白爷爷为什么那么痴迷粤曲、粤剧,散步、吃饭甚至上洗手间都要拿着那台数码唱机听。今年19岁的朱超永更多的是钟情于流行音乐,小学时喜欢听着周杰伦的歌并“哼哼哈哈”地舞弄手中的三节棍,初中时房间里贴满许嵩的海报,甚至毫不心痛地花200元邮购许嵩的专辑《苏格拉没有底》,高中时为了听邓紫棋的现场演唱而谎称身体不舒服向老师请假。朱超永说:“粤剧的节奏太缓慢了,半天拉不完一句,年轻人谁有那个耐心?”

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黄新兰对此也表示担忧,现在年轻的听众越来越少,年轻的粤剧粉丝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粤曲、粤剧创作人员少,表演人才少,更多的是倾向于短、平、快的小品创作,真担心有一天粤曲这种传统文化后继乏人。

期待涌现更多新人

“感君爱恋,夫妻恩情重永相连……”11月15日晚,在一场企业内部举办的文艺晚会上,来自港南区瓦塘乡的青年粤曲爱好者杨联才、谭敏意演唱了《柳毅传书》里的选段《花好月圆》。男生杨联才扮演平喉,声音甜醇,字正腔圆。女生谭敏意扮演子喉,声音清脆,富有韵味。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这两个年轻人的主业是经营服装生意,粤曲是他们多年的业余爱好。小学时受家人喜欢听粤剧的影响,以及瓦塘乡粤剧团精彩的演出,令他们对粤曲如痴如醉。2008年开始,他们跟乡粤剧团唱了一辈子戏的甘权辉、高春层老师学艺。《花好月圆》、《荔枝颂》、《西楼恨》、《七月七·长生殿》等一些经典曲目,在他们的同台演出中演绎得惟妙惟肖。

杨联才说,喜欢粤曲,喜欢在舞台上的那种感觉,这是一种精神享受,不在乎名利得失。正是源于这种动力,才使得他们孜孜不倦,在收摊后,晚饭也顾不上吃,赶到市区向粤剧表演名家求教,至深夜11点才回。正是源于这种动力,才使他们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地跟着粤剧团到思怀、木格、桥圩、湛江、香江等地的乡村演出,为群众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在今年11月港南区第三届广场文化节中,他们以一曲《花好月圆》获得了戏剧类三等奖。

2014年广西(桂东南)粤曲邀请赛子喉组一等奖获得者林华,小时候受家庭熏陶喜爱上粤曲,每听一出戏,每欣赏一支小曲,她都像听故事一样,仿佛身临其境。林华说,粤曲是岭南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两广人的一种情怀,粤曲音乐典雅、悠扬,语言古典、精炼,词句间,偶然心灵还会感受到触碰和洗礼。林华表示,作为一名青年业余爱好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到社区、街头演出,让更多不同年龄的群体接受并喜欢粤剧。

黄新兰说,粤曲、粤剧集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这门艺术总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如早些年,广州红豆粤剧团排演的《三家巷》、《刑场上的婚礼》等,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弘扬了真善美。贵港市已故的粤剧老前辈黄平老师,创作的作品就能紧扣时代,关注民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黄平老师创作了粤剧《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贵港市的赈灾义演上演出,感动了全场观众。黄新兰说,今天,那么多老人钟情于粤曲、粤剧,他们从中享受到精神的快乐,用快乐传递快乐,这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黄新兰认为,年轻人喜欢粤曲、粤剧要有一个时间的积淀过程,同时也需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去努力宣传、引导,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欢这个传统文化。

平南龚州艺术团于1997年创办,现有团员35人,配备了一辆价值50万元的流动舞台车,每年下乡演出超过70场。在2014年广西(桂东南)粤曲邀请赛中,该团参赛曲目《放歌一曲颂恩师》就是新编曲目,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的曲风,备受观众欢迎。该团有一批年轻的粤剧爱好者,他们经常参加外地的粤曲比赛,登台表演新曲目,观摩、借鉴创新方法,努力使老剧种焕发新光彩。

新闻推荐

平南县企业所得税增五成

...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老剧种焕发新光彩)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