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正月初七晚,平南县2015年“文化进万家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走进仙芦社区,为社区群众送上丰富的文化大餐。(杨光华 摄)
买个气球“喜羊羊”。(记者陆小洁梁海莉摄)本报记者 徐智坚 梁海莉
“清洁水源”、“水源净化”等惠农措施是当前农村水利的民生之重。让农村居民像城里人一样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供水公共服务,这在港南区桥圩镇不再是一种期盼。
桥圩镇徐村新村屯坐落在乡镇附近的一个小岭坡上,三十多户村民环村而住,生活废水、家禽排泄等日常污水自岭上往村尾排放,四、五条污水沟纵横交错形成一张排污网,而一些排污地段淤泥堆积、杂草丛生,导致污水排放不通、水源被渗透污染,用水壶煮开的水底会结有一层厚厚的水垢,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用水质量和饮水安全。以往,村民们常去村口的露天水井泵水挑回家使用,但大水井地处通村公路边,又挨近农田、池塘,井水日益受到尘埃、肥料、农药等污染,水质已不符合要求。近两三年,村民们很多时候是在洗澡、洗衣服、洗碗筷等不直接饮用时,才会使用村里的井水,时常需要到别的村屯或圩上用水罐运干净的水回家饮用,给村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去年11月,新村屯借助桥圩镇推进人饮工程的扶持力度,通过召开户主会共同商议,利用政府扶持资金以及自筹的部分资金,加快推进通村自来水总管道的安装,让“活力水”尽快到达村里。到今年1月初,自来水支管道实现了“户户通”,村里人在管道试水成功后,立即安装水管、接上水龙头,在春节到来前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自来水接通了,污水排放处理问题也跟着提上了议程。新村屯村民每年除夕夜,都会不约而同聚集在村头的大榕树旁,召开新一年的户主会。今年除夕夜,各家各户的代表们畅所欲言,在排污处理、减少水沟积水等方面积极献计献策,共同谋划,让村里环境更加干净、更加舒适。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