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总长3.5公里的罗泊湾作业区进港公路通车,进港的货车不再需要穿过贵港城区,而从南梧公路直接到达港区,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的高效对接。图为该路车辆日常通行情况。(芳芳庆杰摄)本报讯(记者 张日芳)至去年底,贵港市拥有货运船舶3006艘,运力达371.1万载重吨(占广西内河船舶运力总量的66.4%),是2005年100.7万载重吨的3.68倍。这一数字后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贵港市船舶运力迅猛发展的“引擎”。2007年,贵港市划出港口项目建设“大手笔”,投资1.63亿元的贵港港罗泊湾作业区二期工程开工,将建千吨级泊位7个,包括新建2个千吨级集装箱泊位和2个千吨级件杂货泊位,改造原有的3个千吨级泊位,配套建设长3.5公里的进港一级公路。2009年11月,该工程的7个千吨级泊位建成投入使用,提升了港口服务辐射功能。2012年7月,与之配套、总长3.5公里的罗泊湾作业区进港公路通车,进港的货车不再需要穿过贵港城区,而从南梧公路直接到达港区,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的高效对接,极大缓解了多年来贵港市港口物流运输难题。
2012年,贵港市启动“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至去年,全市共实施港口项目20个,完成投资117063万元,贵钢专用码头项目完工,罗泊湾作业区进港公路、峡山路口至猫儿山作业区二级公路改造工程、棉宠作业区进港大道、武林港进港公路竣工投入使用;猫儿山作业区二期工程、南宁至贵港Ⅱ级航道工程(贵港段)完工,一批续建、新建的项目有序推进。
货源充足是贵港市船舶运力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贵港发展水运经济资源历来丰富,货源腹地的本市、玉林以及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矿产、物产丰富,经水路中转的货物量大品种多,为贵港市港口运输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几年来,贵港市临港工业又得到迅猛发展,华润集团在西江沿线的覃塘区、平南县建设10多条水泥生产线,华电、华强、印尼爱凯尔、台湾台泥也落户贵港。此外,贵港市规划的多个工业园区,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促成临港工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建筑性材料、矿石、钢材、轻工等产品持续增长,年占港口吞吐量70%以上;粮食、木片等货源转为集装箱运输,大宗货物运输趋势明显。贵港至广州南沙港“穿梭巴士”转关航线和集装箱定期班轮、贵港至珠海集装箱班轮航线的相继开通,降低了集装箱运输成本,吸引更多货源到贵港港中转。目前,贵港市制糖、造纸、建材、能源、化工、冶金、饲料、农副产品等一批支柱产业链不断拉长,形成了临港工业和资源型加工业两大产业集群,进一步繁荣了港口。同时,西南、华南进入贵港的货源持续增加,也是贵港市运力得以旺盛的重要力量。
航道条件改善也是贵港市船舶运力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2006年3月11日,承载全区90%内河运量的最繁忙航段——贵港至梧州三级航道改造为二级的工程开工,2009年底竣工通航。此前,该航道通航1000吨级船舶,枯水期一些河段仅能通过500吨级船舶;2011年10月底,全国内河最大单级船闸、可通过3000吨级船舶的西江航运干线桂平二线船闸投入使用;2012年底,贵港-南宁Ⅱ级航道正式通航,南宁-广州全线具备了2000吨级船舶的通航能力,贵港水路上可溯南宁、百色,下可达珠三角、粤港澳,实现了高等级航道通江达海,为水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煤炭、玉米、瓷砖等回航货物不断增多,集装箱班轮航线不断发展,白糖、生铁、瓷砖等货物转为集装箱运输,货量增速较快。大好形势下,贵港市船舶业主纷纷建造大船,降低运输成本。2012年与上年相比,全市增加货船艘数虽只有102艘,但运力却增加40万吨,最大的船舶载重吨达3688吨;2013年8月,贵港市首艘4500吨级货船首航,标志着贵港市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至当年年底,贵港市共有货运船舶2892艘,运力353.23万载重吨;单船平均载重吨达1221吨,提前两年达到全区内河船舶平均载重吨1000吨标准。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