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庆杰 见习记者 姜佳坤
2014年4月,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平南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李永辉被派到镇隆镇廖村指导乡村建设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廖村发生了让村民心悦的大变化:不见了遍布各地的垃圾,只见醒目的垃圾桶定点安放; 不见了干裂的农田,只见清水在渠中涌动;不见了泥泞不堪的小路,只见一条条干净平坦的水泥路呈现在眼前……
廖村人口多,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全村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是镇隆镇贫困村。入驻廖村后,李永辉走村串屯,深入调查,掌握了村情民情。针对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他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不便一直困扰着廖村的经济发展,李永辉下定决心改变廖村落后的交通面貌。他四处奔走,向有关部门争取到340多万元资金,先后建成3.5公里进村水泥路和1公里廖四屯水泥路。
公路修通了,村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以前的泥路,凹凸不平,开车就像跳舞一样,遇到下雨天,又滑又泥泞,我都不敢到处溜达,现在路修好了,我再也不用担心雨天路滑啦。”75岁的蔡大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路修通了,村里的种植业、养殖业也慢慢走上正轨。据了解,村民放弃外出打工,在村里种了20亩火龙果;外地老板杨灿明、黄强分别承包了1000亩和600亩的土地种植砂糖橘,带动了村中三四十人在家门口就业;大洲的杨老板也在廖村投资养了80多头牛。“没修路前,村民们捧着资源望路哀叹,路修好后,投资者蜂拥而至。”村支书赵勇良高兴地说。
“我早晚要离开村子,但驻村帮扶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离开后,一定要为村民留下持久的财富。”李永辉表示。了解到该村农田灌溉难问题,李永辉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为廖村争取到3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修建水渠。该水渠于2014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年底完成。
村里每天都有新变化。看到廖村小学学生多、教室少,李永辉帮忙筹集资金,帮助该校建起了一幢两层教学楼。今年春节前,李永辉又带领村干部给7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送去红包。
“进村一年了,还有好多想法没有实现 ,接下来的几个月,还有不少活要干呢!”李永辉告诉记者,把廖村打造成生态旅游村是他的梦想。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