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没有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为适应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常态,如何依托西江岸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把产业这盘棋下好,打好主动仗,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加快发展沿江工业
重点培育建材、冶金、食品、生物化工、造纸与木竹材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等六大产业,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业态分工明晰、配套服务健全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均超百亿元,通过重点产业支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向中央及自治区争取,以便将制糖精深加工、生物化工、天然气化工、生物气化工、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特种船舶修造及配套、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先布局贵港市、扶持贵港市。
(一)利用西江黄金水道丰富的水资源和航运条件,建设大型电力工业基地
全力支持发展电力工业的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加快火电厂建设,确保华电集团贵港电厂一期2×60万千瓦火电项目建成发电,争取二期2×100万千瓦工程尽快上马;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大力发展水电。全力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全力支持广西桂东核电项目在贵港市开展的地质勘探工作,争取该项目落户贵港;加快贵港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和投产发电;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兴办地方小水电,争取平南大河电站、瓦塘(思怀)平依水电站等一批小型水电厂建成。支持企业热电联产技改工程建设。
(二)利用西江黄金水道丰富的水资源,建设贵港大型造纸工业集群
造纸及林板工业是贵港市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有:书写纸、生活用纸、瓦楞纸、复印纸和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蔗渣板等林纸产品。今后10年,造纸及林板工业在发展“渣纸结合”的同时,要抓紧“林竹纸板结合”的原料基地建设。其一,按照每年供给蔗渣40万吨、速生桉80万吨、竹子50万吨规划原料基地的建设,广开渠道,扩大制浆造纸的替代原料。其二,实行“集中制浆、规模造纸”的方针,围绕艺术卡纸、电脑用纸、办公用纸、军工(航天)用纸、医药保健用纸、包装印刷及纸箱用纸、高档生活用纸和环保型防伪特种纸等系列,开发纸制品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三)利用西江黄金水道丰富的水资源,加快贵港冶金工业产业集群建设
贵港市的冶金工业以钢铁工业为主体,已初具规模;冶金工业以建筑钢材为主要产品,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市场,加上在沿江布局,运输便利,具有一定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应利用好国家宏观政策提供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靠近海港和沿江进口铁矿石的便利通道,寻求和依托具有1000万吨规模的比较优势大型钢铁企业,鼓励钢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的改制形式,实现跨地区集团化重组。其一,按照行业的环保指标及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落后产能向先进产能转变。其二,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本行业资本重组步伐。其三,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沿江港口优势,把本行业建设成为上规模、短流程、高起点、节能降耗,以产品优质、价格合理、建材为主的现代钢铁企业。其四,重点规划和支持贵港钢铁集团200万吨扩能改造项目和500万吨异地搬迁技改项目建设。
此外,要以矿产资源储量和工业开采价值为依据做好发展规划,科学、集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以储量大、价值高、能形成规模化的矿产品为主要开发对象,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开发桂平木圭锰矿,生产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硫酸锰等系列产品。全力支持三水铝工业中试和开发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年产20万吨氧化铝和39万吨生铁的铝铁加工的项目招商,争取国家批准在贵港开发三水铝的重大项目建设。
(四)打造内河船舶修造基地
其一,根据贵港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可以考虑在港南区和平南县规划建设船舶制造基地或园区,重点开发内河货运船、拖船和新型旅游船三个主导产品,打造国内一流的内河船舶设计制造基地和西江流域最大的内河船舶修造中心。其二,围绕内河造船基地建设,新上一批板材成型加工厂、型材折边加工厂、轴系加工厂、舵机厂、螺旋桨厂、船装公司等为船厂服务的各类专业加工企业,延伸修造船业的产业链。其三,在造船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积极培育造船业原材料专业批发市场,及时供应船用柴油机、舵机、风机、锚链、钢板、木材、焊条、橡胶、油漆、涂料等产品和原料,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其四,加强船型开发和船舶设计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计算机辅助造船集成系统技术的应用,重点提高船用主辅机系统、航行、机舱和装卸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档次。
(五)积极打造东部临港工业片区
以港口为基础,大力发展依托内河港口的临港工业级物流业,包括4个城市组团,分别是罗泊湾组团、猫儿山组团、八塘组团、峡山组团。其中,港南区木业加工业发达,且已经形成苏湾木业集中加工区,木业企业已具备龙头企业带领,形成一定的进出口规模、产值、加工生产能力,但是其产业管理粗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交易平台。建议加快苏湾作业区的建设,同时清理整顿苏外木业集中加工区企业,引导木业企业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
(六)加大工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
其一,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力度支持,促进水泥、碳酸钙、钢铁等传统“双高”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其二, 加大对食品加工、现代制造、糖纸循环、能源等产业项目支持。扩大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强优企业,并重点支持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集中区、钢材加工贸易集中区、有色金属材料高新技术集中区、东盟(贵港)家具城等园中园建设。其三,研究制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打造特色园区为契机,引进培育有色金属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资金扶持,引进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二、加快推进园区优化升级
(一)明确园区发展方向
每个功能区分区培育2至3个主打产业,同时每个主打产业培植1至2个龙头企业。贵港国家生态(制糖)示范园区以有色金属新材、糖纸及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贵港覃塘产业园以工程船舶、家具制造为主导产业;贵港江南工业园以服装、皮革为主导产业;桂平长安工业集中区以生态化工、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为主导产业;平南工业园区以保健食品为主导产业。
(二)加强园区基础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产业配套、商务服务和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将园区建成一个税费低廉、运转高效、设施完善、具备大型物流交易平台。重点推进园区标准厂房、水、电、路,医疗卫生、教育通讯、生活娱乐以及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建设。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补贴标准:参照自治区标准,借鉴日本、新加坡、北部湾经验,企业自建标准厂房,按80至100元/平米给予补贴,并免收建设配套费。此外,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贷款贴息、中小企业担保和重大项目推进等。优先提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并积极引导和利用全社会各种资源,鼓励多种投资主体以各种方式参与园区共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注重引入东盟国家、外省市及自治区其他地市大型企业建设园中园。
(三)优化园区管理体制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司运作、依法管理的原则,加快探索园区发展新体制。各园区管委会要组建投资开发建设公司,作为园区企业化运作主体,实行公司化经营,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同时辖区政府各部门要以授权或委托方式赋予园区管委会与事权相应的立项、土地、规划等管理权限,激活园区活力。此外,加快编制禁止和限制类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完善项目入园审核机制。凡是列入禁止类项目,各园区一律不得准入,投资主管部门不得予以审批、核准和备案,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凡是列入限制类的项目,必须满足相应的行业要求和园区功能定位,并报投资主管部门按权限审批、核准或备案后,方可准入。
(四)开展园区产业转移深度合作
通过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推动相关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并完善促进产业承接转移支持政策。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对接,促进贵港市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此外,努力打造中韩产业园。抓住贵港市与韩国首尔九老区是友好城市和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争取国家层面的各种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借鉴钦州中马产业园的开发模式,在江南规划建设2000亩及以上的中韩产业园区,力争打造一个国家级的工业园区。
(五)规划建设西江职教园区
选址位于南山寺东南侧,南环路与同济大道交汇处,与南山寺和江南工业园毗邻,站在高起点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2187.6亩)入驻院校10所以上的职教园区(其中应用型本科1所,高等职业学校2所,中职学校6所,开设专业100个以上,学生达10万,其中中职生约8万,高职及应用本科约2万)。积极引进区内外优质高等院校到园区合作办学,可选方案:
其一,借鉴北海做法,与国内的知名院校合作办学,如上海交通大学贵港分校;其二,采用哈佛大学上海中心、杜克大学昆山校区的运行模式,依托中韩产业园建设,引导韩国首尔大学在贵港建设校区。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大学校长由中国国籍人士担任,师资队伍面向全球招聘,主要培养海关商检、跨国商务、物流管理等方面人才。其三,组建珠西联合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点大学),重点培养和引进商业、港口工程、港口机械、港口物流等专业性人才。
(六)调整优化工业园区考核指标
参照《规划》中工业发展新要求,政府要加快研究,及时对原工业园区考核指标进行重新调整,重点考核园区规划定位、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入区项目建设进度等。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注重发展运输、物流、外贸、农产品加工配送等行业,并在五大产业园区中实现差异化发展。建议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适时发展会展产业。
(一)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一是培育、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物流都是自发性的,但更依赖政府积极引导。建议积极培育本地的现代物流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并通过招商团队的策划,引进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同时加强与二级城市南、柳、桂、玉的物资流通。
二是整合现有的仓储设施。在诸多的物流基础设施中,仓储以其庞大的规模和资产比例成为物流企业的空间主体。据研究,国外一般的经验是仓库用地占整个配送中心用地的40%左右。但仓库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且难以拆迁。因此,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仓储设施,减少用地,整合资金投入,是物流园区规划的捷径。
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交易中心。建议通过招商团队的策划及招商,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物流公司和货运公司到贵港设立物流配送中心和商务中心。物流中心具体选址要与产业园区结合起来。可以重点规划建设几个交易中心:
建材交易中心。在贵港港罗泊湾作业区后方建设集中转、物流、仓储、来料加工、拼装、交易、疏运于一体的建材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于北环路与中山北路交汇处的建材交易中心)。力争把贵港建材市场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辐射周边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性家居建材集散地。
煤炭交易中心。建议猫儿山作业区后方加快完善流通加工、装箱堆场、信息处理、内陆口岸、集装箱中转、停车设施等基本功能,强化物流与贸易功能的整合,将其建成集国家级煤炭储存、加工、交易于一体的煤炭配送中心。
南方羽绒产品交易中心。贵港市港南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三大羽绒基地。为此,港南区应重点发展水洗羽绒加工、羽绒服装和羽绒寝具加工以及配套的印刷包装制品、纺织服装加工业等羽绒产业集群,力争把贵港市的羽绒产业由原料基地转变为制造基地和羽绒产品交易中心。同时,借鉴义乌商业模式,打造中国羽绒贵港品牌,从而把羽绒产品推向全国。
航运服务中心。基于苏湾较为优越的地理优势,建议在苏湾岸线显眼的地段,建设显示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城市地位的标志性航运服务中心大楼——贵港市航运服务中心。航运服务中心应以航运交易及其服务业、现代航运业及其辅助业、政府口岸服务为核心,发展贸易、物流和航运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
(二)启动和发展会展产业
其一,加强宏观指导。今后应该对会展产业的发展进行可行性战略研究,把会展产业的发展与贵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港口经济的发展规划有机地衔接起来,并以此为基础规划会展发展的战略重点。其二,为会展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要适时启动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三,培育会展市场。要培育会展企业,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并使其在行业自律和业内协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