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开展“绿色出行·你我同行”自行车环城骑行活动。 (记者张庆杰摄)
徒步爱好者在穿越平天山。 (“牛头”供图)
平南县思界乡思介村光珠屯村民在跳广场舞。 (记者张庆杰摄)
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在骑行途中。 (邓杰供图)
徒步爱好者淌过溪水。(“牛头”供图)
市民在南山公园登山。 (记者洪星桦摄)户外骑行成“新宠”
本报记者 洪星桦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曾经一度备受冷落的自行车又受到了市民的青睐。许多市民在闲暇之余,骑上自行车,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可谓一举两得。
在市中心城区一家公司上班的小曾是个女孩子,二十多岁,高高的个子,是户外骑行运动的爱好者,参与这项运动已经七八年。她常常在下班后,相约其他骑行者到城区附近的乡村、山上骑行。她说,到户外骑行散散心,看看沿途的风景,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是保持年轻活力的一个好办法。从城区中山路出发,绕上北环路,越过石牛水库,再上平天山是他们经常骑行的线路。
市民李先生也是骑行的“发烧友”。他常常和朋友下班后,相约骑车从家里出发,沿着南梧二级公路,有时上平天山,有时往覃塘方向,骑行几十公里之后再返回。他说,劳累了一天,骑自行车锻炼一下,比在家看电视、玩手机、上网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今年五十六岁的黄大阳是阳洋单车俱乐部的队长,他热衷于户外骑行运动已五六年。他说,现在趁年轻,还有体力,多出去转一转,舒展一下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身体非常有益。俱乐部的成员有八十多人,只要天气好,他们晚上都会骑车到三区的一些乡镇转一转。平时,俱乐部也组织到其他地市、外省骑行,他们骑行曾到过西藏、贵州、云南、北京等地。
烽火自行车俱乐部的牵头人邓杰参与户外骑行运动已经五年。他说,如今,俱乐部有三百多名队员,大家常常外出骑行。这些年,他们跑遍了三区乡镇,区内的玉林、南宁、北海、等地都去过,也到过云南、贵州、西藏、海南等地。今年初的某一天,邓杰和一群骑行者早上从贵港出发,一路上马不停蹄,当天夜里十一点到达北海银滩。“这种挑战性的骑行,大家都累坏了,但非常开心。”邓杰说,去年七月,他们一行六人还骑车到了西藏,先是坐车到云南丽江,从那里开始骑行,花了十九天的时间到达布达拉宫广场。之后,又骑车返回丽江,来回花了一个多月。说起这段经历,邓杰说,路上虽然辛苦,但沿途的蓝天白云,崇山雪岭,高原盘山路,美不胜收。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体会到。他还告诉记者,目前,市中心城区有六家山地自行车销售店建立了骑友俱乐部。另外,还有一些骑行者自行组织的俱乐部,人数少的有七八十人,多的有几百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一起骑行,一起收获快乐。
市民爬山兴致高
本报讯(见习记者黄倩倩)每天早上或下午,只要天气晴好,在南山公园,总是可以看见很多市民在爬山。他们当中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结伴同行,兴致很高。
近日,记者刚来到南山公园,就遇到了严先生,他告诉记者,虽然已是近六旬的年纪,但他从两年前就坚持到南山爬山,一般两个来回,既强健了体魄,又增加了肺活量。
周女士和她的丈夫也在爬山的队伍中。他们家住港南区木松岭社区,他们一般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出发,从家里走路到南山景区爬山。“俗话说,人老脚先衰,爬山可以锻炼脚劲,让人越活越年轻,而且出了一身汗,人也舒服。所以,退休后,我们每天早上或下午都会来南山锻炼身体,亲近大自然。”周女士乐呵呵地说。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也谈到,南山公园改建后,来公园锻练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散步、唱歌、跳舞外,市民爬山的兴致越来越高涨。
广场舞:跟我一起跳起来
本报讯(记者易舟芹)每天清晨或傍晚,在市中心城区新世纪广场、马草江生态公园、东湖公园和住宅小区的开阔地,随处可见男女老少跳广场舞的身影。伴随着音乐的节拍,他们时而展臂、时而扭腰、时而转身和踢腿,动感十足。如今,广场舞已成为贵港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6月12日,夕阳西下,褪去一天的繁杂喧嚣,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纷纷来到新世纪广场休闲健身。凉风习习,新世纪广场已成为广场舞的欢乐海洋。几百名市民在广场空地上翩翩起舞,排在前面的人舞姿洒脱,伸展自如,明显是“老手”;后排的人有些舞步生疏、亦步亦趋,显然是“新手”。然而,无论“新手”还是“老手”,他们的神情都十分专注,脸上洋溢着快乐。在广场旗杆旁,还有一支跳交际舞的人们,伦巴舞、恰恰舞、四步舞……虽然舞蹈和音乐都各不相同,但各种音乐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独特的“交际乐”。
“为了锻炼身体嘛。”谢阿婆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很热衷于广场舞。她说,新世纪广场建成以来,除了刮风下雨,她几乎每天早晚都会来广场打太极拳、跳广场舞,舒展身体,放松心情。
6月13日清晨,马草江生态公园随处可见晨练的人们。这边的广场舞姿态曼妙,那边合唱团的歌声悠扬,不时还有晨跑爱好者在运动。当天,周阿姨正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老年人就应该多出来走走,大家聚在一起跳舞、打太极拳,老有所乐嘛。”周阿姨笑着说。
江边垂钓 悠闲自在
本报讯(见习记者黄远会)提着小网兜,拿着小鱼竿,带着遮雨帽,蹲坐在郁江边上,对江垂钓。这种垂钓方式已成为不少市民休闲娱乐的一种选择。
6月10日上午,记者看到,在大东码头的郁江边上,三三两两的人们早已选好地点,抽出鱼竿、拿出鱼饵,一字排开进行垂钓。其中,一名正襟危坐的垂钓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为了等鱼儿上钩,他全神贯注,眼不离漂,手不离竿,严阵以待,直到鱼儿把钩咬住才果断出击。见他收网之际,记者与他攀谈得知,垂钓者是陈大哥,今年50多岁。他告诉记者,钓鱼是个磨性子的事,没有足够的耐性很难钓到鱼,因此,钓鱼可以锻炼耐性和意志力,对养身保健也大有益处。
在郁江二桥同样有不少垂钓者。“其实钓不钓到鱼都无所谓,关键是这份美好的心情。”35岁的刘先生说,钓鱼可以使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以前,他觉得工作压力大,多是和朋友打牌、打麻将、吃吃喝喝来打发时间。现在,自从他爱上钓鱼后,觉得这种休闲方式很健康、很快乐。
徒步:走出来的健康
本报讯(记者洪星桦)背起行囊,穿上跑鞋,行走于青山绿水、乡村小道间,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近年来,户外徒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网友“牛头”是贵港视窗户外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人之一,组织策划、参加这项运动已经七八年。他说,户外徒步分为行走和跑步两种,与在小区、街道、公园、广场等散步不同,它更偏向于远离城市的喧嚣,走向田间地头,穿越高山峻岭,征服蜿蜒的公路,淌过潺潺的溪水,在行走间体验大自然的美,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
说起户外徒步的初衷,“牛头”说,以前,他经常和一群朋友、同事在周末徒步爬平天山,在山上露营、野炊、烧烤,久而久之,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这些年,“牛头”先后五次在柳州、广东、深圳、湛江等地完成了一百公里全程徒步。他认为,徒步的经历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笔财富。
网友“开心妈”是户外徒步的爱好者。受母亲的影响,“小小梁”也成为户外徒步的爱好者。去年,他参加穿越平天山活动时,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但他坚持走完了全程六十三公里的路程,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称赞。“开心妈”说,自从儿子完成那次徒步绿城后,变得懂事多了,也更懂得帮助人了,孝顺父母,更重要的是意志更加坚强了。
网友“战车”参加户外徒步活动也有七八年了。他说,平时,大家一起徒步上平天山,走三区的一些乡镇,图的就是健康和快乐。这些年,他们先后徒步到木梓、东龙、蒙公等乡镇。说起徒步的收获,“战车”认为,徒步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力。因为徒步活动,正常人的体能都不是问题,特别是一百公里徒步,到最后二三十公里,基本是双腿酸软、麻木,这个时候只有靠意志才能继续走下去,完成预定目标,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牛人”。
网友“坦克”也是户外徒步的“发烧友”,多年来一直坚持户外徒步。他说,有时工作压力大,下班或者周末,就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溪流旁感受泉水叮咚,在山顶上看云卷云舒,一路走来,风光尽收眼底,心情十分舒畅。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