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灌阳新闻 > 正文

璜溪书院:桂北第一个乡村书院

来源:桂林日报 2018-03-28 12:16   https://www.yybnet.net/

璜溪石拱桥

破败的进士门楼

《全州文物选粹》载书院孔像碑

进士楼石鼓

进士楼建筑群一角

老去的民居

□邓跃华文/供图

全州旧分长、万、恩、建、宜、升“六乡”,俗云:“长万出白米,恩建出刀枪,宜乡多礼仪,富贵落升乡”。殊不知,在“出刀枪”的恩乡腹地两河桐木冲,宋时即有书院。诗书诵咏,泽被幼童稚子,飘过阡陌古道,飞向京畿都邑,书院周边的十里八村几度科甲兴盛,功名垂范。

它叫太极书院,后更名为璜溪书院,与州城的清湘书院一并,对全州科举文教影响甚深。

书院产生于唐代,初指官方收藏和校勘书籍的场所,或是私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后来发展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和制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

宋端拱元年(988),河北人柳开知任全州,因招抚西延瑶民粟氏有功,太宗赐钱30万缗(每缗一千文),柳公不入私囊,在州城北山筑室,政余讲学,训读士人,这只是清湘书院的雏形(柳离任后,州人将北山改为柳山,建柳侯祠祀之)。淳熙三年(1176),与灌阳县会湘桥村相邻的乌山邓家拉村,出了个“以春秋举解元联捷进士”的邓宁民,官横州司户参军,自创书院于邓家拉村附近的桐木冲———旧称桐木街,为湘桂古道的商铺驿站———名“太极书院”,招童开蒙,授礼仪诗书,举秀才之学。

私人筹建书院,这是桂北地区有史记载的首例。

而柳山读书堂,屡兴屡废。嘉定八年(1215),福建人林岜知全州,修复柳山,邀其友魏了翁作记,称书院自此始。宝庆三年(1227),宋理宗为柳山题“清湘书院”匾额,书院声名大振。惜宋末元初,毁于战火。

元统元年(1333),清湘书院建新祠,立柳侯新像。当是时,清湘书院学宾、桐木冲人邓华夫,将柳侯原像移至老家,将太极书院修葺扩建,于至正七年(1347)竣工,取近前璜溪意,更名“璜溪书院”,并请仕人曾昺作《璜溪书院记》:

璜溪发源于高山,萦回演迤,远赴于灌阳之会湘桥溪之左,地可数十亩,前挹双峰,后枕高阜冈,原翼于左右,若堵墙故,即其地而营筑焉。其屋为梁者三,为楹者六十有余,正堂以贮先圣遗像之碑,瞻敬其所由始也,柳侯旧像居房之右,而东向厌于所尊也,华夫之大父曰宁民,习春秋,以恩科调横州司户参军,乃为新像居房之左,而西向谓其尝被斯文之泽,知仰柳侯之风,而今祀侯于其地,故使为主而面之也。……余谓之曰:书院成游观者,必众其名,将与柳山并传,岂无宗公钜卿为君记之者?

试想一下,“其屋为梁者三,为楹者六十有余”,于乡村是何等的高大上!书院生源,跨全州两河、白宝和灌阳文市等地,文风蔚然。璜溪之滨,琅琅书声,浸润了乡音,滥觞田园古村。

璜溪书院在明宣德、正德、嘉靖年间相继都有修葺。与此同时的清湘书院,自开封府尹谪知全州的顾璘,在柳山增置亭宇院堂,以兴贤育才为首务,广植士林。明末徐霞客到全州,其游记称柳山“与睢、岳、嵩、庐四书院共著”。及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同治四年(1865)璜溪书院再度重修,书声绵延,耕读传家。清末荒废,至民国年间,尚存书院大堂。这个处于两县三乡交界的地方由于战乱频频,乡村书院再也摆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最终难逃土木不存的厄运,遗址后来被村民开垦成一丘丘稻田。

文化在深层次上是坚韧的,文脉的传承又常是脆弱的。璜溪书院现在仅有的物证,是立在荒野的孔子石像碑和几块记事碑。孔像碑高2.4米、宽1.37米,碑面阳刻孔子全身立像,像高1.65米、宽0.63米;顶端有“先圣遗像”篆字,右边有数行小字,已漫漶不清,左边落款“唐吴道子笔”楷书。碑上人物的头饰、手形、衣袍、广袖等造型线条流畅优美,髯须飘逸,广额长眉,近45°的半侧面立像,显出深沉睿智又不失亲和的仁爱风范。摄游友人马震宇先生观后撰文称:“这种角度既适合表现人物的相貌特征,又没有正面像给观者的那种威严的压力。《论语·子张》记子夏言:‘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幅画像大约可以体现出这种标准。”“文革”期间,孔像碑被砸,所幸石质厚实,只砸去右上侧一角(石像其他部位线条尚清晰,唯面相模糊,疑似被污损)。据考,孔像碑立于南宋时,且为“画圣”绘“至圣”,极具价值。然而这宝贝至今还兀立在荒郊,日渐风化。

璜溪孔像碑前,有一块清嘉庆年的“邓氏积善垂裕后昆记”碑,其碑文末段尤为动人:“昔宋太师温国公司马光有曰:积金以遗子孙未必子孙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未必子孙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与冥冥之中以遗子孙之记,正合子之意也。且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将见均辈昆季能敦尚行实积德累仁而世守其先业以发挥先君之潜德幽光,不亦善乎!”

璜溪之畔追思切:乡关何处是?

与桐木冲比邻的花林岗,我的故乡,老屋门外,各有一对甲石。多年后,我才知道,乡亲们叫它们的名字,应当写作“甲石”———记录科甲荣光的石头,书名旗杆石。

那一对对甲石,随着年龄和阅历渐长,我愈来愈觉出它们的分量。当我俯下身去辨认,翻开书去研读,大吃一惊:光是厚村、大田就有十多位进士,近百名举人。大田村有进士楼,楹联云:“名门久列南阳首,甲第曾开西粤先”,横额为木雕“出入是门”。大田村旧有“一门三进士,七科八举人”的故事———“七科八举人”云云,意谓七个赶考的书生加上一个随从马夫也考中了举人。

今人书写的“百板洞”,实为“百榜垌”之讹。盖因周边村族士人科考中榜者众多,官府差人送喜报到此,与村中迎接报喜的人一道牵马进村,高中的人都要在田垌的官道边立一块牌子,将所中功名刻在上面,时间一长,牌子益多,故称“百榜”,且砌了房子由人看守,后定居为村。村中一条南北走向的青石板街,临街的民居都有木板门面的铺子,曾经北往全州永州、南去灌阳道州的过客商贾,往来如云。1931年初,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在全州县城关岳庙召开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前敌委会议,红军自粟家渡过湘江,经蒙家岭、八百岭、广坪、百板洞、大田,进灌阳入道州,走的就是这条石板街。红军洒下的革命火种,点燃了百板洞人邓崇济参与领导的全灌特支及桂北游击队。这条繁华了千百年的街道,前几年却被混凝土封盖,铺面与古民居倾圮殆尽。

透着厚重的古典美的石板路、石拱桥,秩序井然的天井房子,近些年迅疾老去,荒芜湮没在我们的记忆中,终究太可惜!大青石铺就的进士门楼的气派,带蜈蚣墙、马头墙的明清民居的优雅,民国风格的碉楼的庄重,缀连24个天井的家族建筑群的壮观……一对石鼓,两面雀替,几个柱础,就饱含了精美考究的艺术审美和敦实耐用的工匠精神。古建美学和民俗风情,多潜藏在那日益颓败的各式建筑之中。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静默的诗篇,是无字的历史,也是乡愁之所在。

“踏着石板路,去看天井房子……”这样的期望,竟快成奢望了。

回乡看到村里断掉的石桥,挖走古樟的空坪,倒塌的老房子,心里总不是滋味。那条南北通衢的石板大路,连同一路上的凉亭、石桥,多半荒废草野。几次去看璜溪书院,只能站在遗址的田埂上惆怅。连一时与中国四大书院并著的清湘书院也湮没荒山了,何况这偏居一隅的璜溪。

新闻推荐

灌阳县:党旗引领电商扶贫新路子

近年来,灌阳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结合“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大行动,走出了一条电商扶贫新路子。党旗引领聚力用好“三支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灌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灌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璜溪书院:桂北第一个乡村书院)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