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榕玲通讯员 周金有
红色的扶桑花、绿色的番石榴、紫色的铁树、金黄色的黄槐花……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的农家小院,宛如一个个小小的花园,群芳争妍,生机盎然。
村民梁美姣、吴义陆、吴锦龙、吴贵源的房屋整齐地一排而过,院子里都种满花草,一个比一个漂亮。村民吴绵俊家4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盆栽了14种植物,金鱼在缸里游动,乌龟在池里匍匐,院子里生机勃勃;吴绵初的院子里,黄皮和葡萄已是硕果累累,遒劲的霸王花爬满了院墙……
屯里公共场所也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村中广场旁边,深红的玫瑰花、浅紫的牡丹花、大红的石榴花和美人蕉开得正艳,茂密的龙眼树下摆着精美的石桌石凳;广场前一条水渠蜿蜒而过,鱼翔浅底;村头古井旁边,白发老妪在树下逗着孙子嬉耍,其乐融融……
这里的房前屋后、路边水旁没有垃圾;田间地头没有被丢弃的农药瓶、化肥袋等白色污染。
小屯如何能保持得像花园一样清洁美丽?5月15日,记者走进石坑屯,从屯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中找到答案。该屯成立了清洁卫生理事会、大圩三中驻石坑屯“清洁乡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清洁乡村”“五老”教育监督委员会、“清洁乡村”巾帼保洁队、“美丽田园”保护协会、“清洁水源”保护协会、“清洁乡村”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等一系列组织,农药瓶统一回收等各项制度和监督岗组成人员、职责范围在公告牌上一目了然。
“这个公告牌上的组织不是只写出来给人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地按照上面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去做、去监督的。现在石坑屯不仅是我们大圩镇‘清洁乡村\’做得最好的屯,也是港北区的典型。”大圩镇党委书记陆增益对记者说。
时值中午,记者看到,有几个老人统一穿着印有“‘五老\’教育监督委员会”字样的黄色T恤,在广场边商量着美化建设事宜。“五老”的队长、72岁的吴绵春向记者介绍:“我们‘五老\’教育监督委员会就是由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组成,主要是在屯里巡逻监督、宣传教育,使村里的群众主动自觉地搞好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卢坤英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畚箕走了过来:“我是‘巾帼保洁队\’的。我们队现有6个人,一般是利用中午12点到下午3点这个时段,大家在家休息时,我们就到村里各处转转,看见有垃圾就清理。”
徜徉在这个美丽的花园小屯里,不知不觉已到了下午4点多钟,当记者走出村子时,在村口看到了大圩三中副校长何建业带领一支队伍正在清扫路边雨后的淤泥。“这是大圩三中驻石坑屯‘清洁乡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何建业说:“我们学校和石坑屯一墙之隔,是结对共建单位,现在服务队共有10多位青年老师和40多名团员学生,我们一般是利用下午的自习时间,一周来做一次清洁工作。”
“现在这些组织和制度已经形成了长效机制。正是有了这样的机制,石坑屯的地才干净、水才清澈、家才美丽、环境才卫生。”陆增益欣慰地说。
新闻推荐
...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