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红英正在提子园里压苗。 通讯员文欢摄
□通讯员文欢曹旻唐美娇
在灵川县灵田镇灵田村委街上一提起“莫红英”这个名字,就会有人伸出大拇指给她点个赞。她获得各种称号,例如“桂林市三八红旗手”、“广西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广西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虽然获得这么多的荣誉,但是她带领群众致富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好,这些荣誉是集体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她就是莫红英,一个47岁的普通农村妇女,因长期劳作脸上被晒得黝黑。3月4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她一边和笔者聊着,一边不忘给前来请教技术的群众讲解提子管护。
敢为人先,闯新路
2003年之前,在灵田村委街上家家户户都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种植水稻,莫红英家也不例外。为了生计,丈夫外出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留下莫红英独自带着孩子还要耕种15亩水稻,生活的担子很重。“回想当年一个人种田,还要带小孩的日子真是很苦,可以讲是没日没夜。”莫红英告诉笔者,种植水稻不仅辛苦而且经济效益不好,这时她就琢磨着如何改变现状,让自己既能轻松一些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一次党员到外县参观学习,这让莫红英寻找到了“改革”的机会。她把自己想种红提的想法告诉了家里人,但是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支持。凭着内心的一股冲劲儿莫红英不顾家人反对,向亲戚朋友东借西凑,终于凑够了种苗钱,自己种植了2亩美国红提,同莫红英一起“吃螃蟹”的还有唐玉莲等几名勤劳肯干的姐妹,这一种就是50亩。“当时这事还引起了轰动,都说我们这帮女人胆子太大了。”莫红英笑着说,当时如果不是有人一起壮胆,估计一个人也真不敢干这事。
细心钻研,学技术
万事开头难,虽然成功地把水稻田变成了葡萄园,但是提子种植管护技术又成了困扰莫红英和姐妹们的难题。于是,莫红英又组织了几个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一起到全州、兴安等地学习取经,然后回来向其他种植妇女传授种植要点。通过学习和取经,莫红英她们种的提子质量明显提高和改善,2004年提子就有了好收成,并卖出了好价钱。
提子文章越做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种红提获得了经济效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于是莫红英决定打造红提种植示范基地,并成立了女子提子协会,以示范基地为平台,引进、推广新品种,提高提子的产量和品质。“当时我经常看新闻,也经常琢磨,要想提高我们提子的市场竞争力和收入,必须走一条规模化的道路。”于是莫红英通过提子协会,举办提子生产技术培训班,在全镇推广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遮雨栽培技术、提子标准化栽培技术等5项技术,将提子的品种从最早的美国红提单一品种拓展到现在包含维多利亚、温克、香玉、夏黑等多品种,其中不乏稀有品种。“在种植技术这方面,也得到了政府和水果办的很多帮助。”通过不断地更新技术,灵田的提子越种越好,越种越多。
带领群众,同致富
“有技术大家一起学,有钱大家一起挣。”莫红英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人,她从来不吝啬种植技术,能帮就帮,不能帮也要想办法帮。街上有妇女想种提子但是没有钱,莫红英就为她们担保贷款,并且提供技术。“女人要做成一件事不容易,我既然起了这个头,我就要一直负责到底。”莫红英常说自己内心是一条汉子,从来不喊苦,不喊累,也从来不想放弃。
在莫红英与唐玉莲等种植妇女的带动下,2003年至今,灵田街上的红提种植面积由50亩发展到700亩,每年都有妇女陆续加入到提子种植中来,很多要外出打工的妇女也纷纷留在家里开始种起了提子。
通过这一产业的带动,灵田街上的群众不仅仅是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票子,还有精神上的财富和愉悦。以前出去旅游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妇女们也不再三五成堆地到处闲话,聚在一起更多的是讨论如何种出更好的提子。傍晚闲暇时就跳跳时兴的广场舞,或练习桂林传统民间习俗——— 走牌灯。“现在日子过好了,业余生活丰富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好了。”莫红英告诉记者,她现在正在谋划着提高提子品质的手段及销售提子的多种途径,如果成功的话以后就可以在网上和超市里直接购买到灵田新鲜的提子,让灵田提子销得更远,销得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廖秀春)“桂林市检察机关‘阳光检察\’法制宣传拍摄得很好,这种有图像有声音的宣传方式不仅拓展了宣传面,还让我们懂得除了出庭支持公诉外,检察机关还有那么多...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