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港讯 (记者/唐正芳 通讯员/陆宏夏)“屯里又有新变化了,文化中心建起一面30米长的客家文化墙,好有新意,天天有人去观看。”近日记者在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胜岭村田僚屯采访时,村民刘伟光“报料”。
武乐镇客家人口有1.82万,占全镇人口一半。为传承客家文化,武乐镇投入6万多元,在客家人较为集中的胜岭村田僚屯,建成集休闲娱乐和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客家文化长廊”。记者走进田僚屯文化中心,一面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文化墙特别抢眼,文化墙上设宗族祭祀、民俗与民间文艺等几个板块,介绍村里的醒狮民俗以及客家文化、美食等。
村支书刘贵兴说,文化墙不仅美化村容村貌,也陶冶村民情操。村里好民风好家风正旺,建污水处理站大伙主动让地拆房,修路也集体出钱出力。只要涉及屯里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如今水泥路通村屯,污水集中处理,家禽集中圈养,户户安装自来水、沼气池,屯里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无独有偶,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也建起一道传统文化墙,朱子家训、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诗词,默默洗涤村民心灵。村里专门成立了项目基金会,用于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扶持困难家庭、扶智教育等,大家齐心协力建好家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乔晓莹本报通讯员秦桂生阳长荣莫菊生村民小组是基层组织的“基石”和“桥头堡”,村组干部则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担负着组织村民发展生产、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重任...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