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柳/文王培堃/图清后期桐城派古文“岭西五家”之一 、词坛“后十家”之一,曾官至通政使的柳州名人王拯,先世原籍浙江,明万历时其祖父游走于广西,遂定居于桂林。
王拯两岁及七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他只好在道光元年(1821)到柳州依靠孀居无子的大姐。他大姐夫生前经营盐务,于后来命名为细柳巷的地方置下小屋二楹,屋后有小园数丈,大树一株,树下有二巨石。
王拯在细柳巷大姐家中就学期间,其姐除白天照顾他上学外,晚上还点上灯自己一边做女红,一边督促王拯读书。夏天则天刚黎明便呼王拯起来,在小园树下一巨石上早读,她本人则在另一巨石上捣衣陪读。这情况持续至20岁王拯离家自立。
在大姐严格的教导下,王拯终于成才。但他念念不忘在柳州时与大姐共同度过的艰苦日子。后于任京官时请好友绘了一幅在柳州旧居读书为画面的《媭砧课诵图》,以提醒自己勿忘当日,他则为此图作了一篇序。此图及序文后为王拯在京中的好友名流如梅曾亮 、何绍基 、孙衣言等人所见,纷纷为之题诗 、题记,达数十人之多。
王拯在细柳巷的旧居由于后来其大姐去世,而王拯又无后人在柳州,遂湮没于日后的街道改造建设中。
新闻推荐
6岁半女孩嫣嫣一家回柳过年 爱心暖流萦绕在杨家杨父希望把爱传下去
嫣嫣在家乖巧地折纸王老师(左)代表柳高师生捐给杨会贤20400元○○记者李劼实习生李慧婷15日晚上7时许,北京飞往桂林的航班着陆。晚上9时许,杨会贤一家三口终于回到了柳州的家。尽管一天都在奔波,但嫣...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