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红艺术馆周祖为鸡血玉出现之后,红黑一体,阴阳和合,众口称赞。赞叹之余,不少遗憾的声音:太硬,手工无法雕刻。若使用电刀,又易被讥之为“工艺品”。
姜革文博士则不以为然:衡量作品的价值,不是看工具,“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请70多岁的老篆刻家林汉涛出马,篆刻被称为“万经之王”的《心经》。林先生乃篆刻巨匠林半觉的公子,幼承家学,常年游弋于艺术之中。
《心经》套印由53方印组成,全部由桂林鸡血玉顶级印材篆刻。每款都随形磨制,有大有小 、有圆有方。让人感叹的是,林先生以73岁之高龄,在7度的硬玉上犹能“刀走龙蛇”,挥洒自如,真是让人叹服不已:这玩的哪里是小刀,分明使的是关公大刀气势!这套篆印与古为新,独造其妙,特色很鲜明:一是材质上开亘古之先河。此前,从来没有篆刻家能够在7度的鸡血玉上篆刻《心经》,林汉涛先生的一小刀,是篆刻史上一大步。
二是林汉涛先生是画家,作品做到了绘画 、篆刻相融相长。其中有几枚篆印将经文与佛像妙手融合,造型精确生动,方寸不到的印面上,一尊尊坐佛静穆安详 、姿态自然,眉目间生动传神,呼之欲出,体现了制印者几十年的绘画和篆刻艺术功底。三是印刻中融入了传统的书法之美。整套经刻读之如有毛毫 、水墨甚至宣纸的感觉,其宣纸上印石的作品洒脱豪放 、情感充沛 、生气蓬勃。四是篆刻见刀见石,如弓似剑。品之如有长风之凉爽,流水之潺湲,钟声之清脆。五是印面书法落款书体多样,印底篆刻与边款各显神通,相得益彰。这五十余枚篆印摆在桌上,气势恢弘,美不胜收。
作品出来不久,就名声大噪,誉满上海滩了:2013年5月,该套篆印曾作为鸡血玉主要产品进驻上海南京路朵云轩,在当天举行的桂林鸡血玉品鉴会上广受关注,得到了参会的吴德昇 、颜桂明 、吴灶发等海派玉雕名家的一致好评。人民网 、新华网 、《解放日报》 、《新民晚报》等十几家驻沪媒体进行了报道,之后又有上百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转发。
世界上第一套鸡血玉《心经》诞生了,不少观者流连揣摩,啧啧赞叹。这已经不只是说明鸡血玉是集艺术性 、观赏性 、实用性于一体,是绝佳的印章材料,更是印材 、文字 、篆刻三者的天作妙合,让人顶礼。
新闻推荐
“师傅,走吗?去三多路。”正逢周五20时许,一位桂林市民在地处桂林市中心的漓江瀑布大饭店门口处询问正在一旁趴活儿的出租车司机,得到这样的回复:“你去的地方太近了,几块钱的生意我不想做,你还是走远一点...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