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薰教授(右)与广西工艺美术大师付新阳先生(左)进行艺术交流。
□本报记者张弘文/摄
5月4日下午,“中韩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系列——— 韦剑华中国画·郑东薰(韩国)陶艺作品展”在桂林市花桥美术馆开幕。6日,郑东薰教授与广西工艺美术大师付新阳先生在福兴堂陶瓷有限公司进行艺术交流。本报记者也在这里对郑教授进行了专访。
据了解,郑东薰是韩国陶艺家,韩国圆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艺术治疗学会会长(创始人)。2017年至今,担任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因为机缘巧合,他来到桂林,发现桂林这座城市很美,很安静。他很喜欢桂林这座城市。这边的生活很清静很安逸,他可以静下心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来到桂林这边,他教学生们建柴窑,使用柴窑。
郑教授说,我在25年中,来过中国70多次。在1000多年前,陶瓷从中国传到了韩国,郑教授来中国就是想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文化,他对此很感兴趣,也很尊敬。他不仅来桂林还去了西安、景德镇,与陶瓷有关的地方,他都去过。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也可译为陶瓷,中国就是陶瓷历史文化的中心。这次办展的目的,是觉得中国发展迅速,但可能因为发展得太快,对一些传统的东西就忽视了,特别是发展中的年轻人。这一次展览就是希望年轻人能多学习传承这些传统文化。
28年前,郑教授的妈妈脑溢血,半身不遂。医生告诉他,妈妈只能活两到三年的时间。妈妈那时候就住在他的家里面,整天坐在轮椅上很无聊,很消极。郑教授的家和工作室是在一起的,为了缓解妈妈的痛苦,他就把妈妈带到工作室,给一块泥土让她尝试去捏一点东西出来。妈妈拿到那块泥的时候,眼睛是放光的,很感兴趣,很想做一点东西出来。他发现对这些身体瘫痪的或者残缺的人,可以用陶艺来治疗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变得更加快乐,让他们不会一直被身体的痛苦所困扰。教授在1997年去美国学习艺术治疗。1999年,他就把艺术治疗学科带到他们学校里面。他是他们学校艺术治疗学科的创始人。这门学科是心理学和艺术的结合,可以应用到特殊人群,比如说儿童、老人,对他们后面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郑教授的妈妈经过教授的艺术心理治疗,比如说给她一些泥巴,给她听音乐,画些画,后来活了16年,而且另外一只瘫痪的手也可以用了。他的妈妈从医院出来的时候是坐轮椅的,后来也可以走路了。
郑教授还谈到韩国一个28岁的女士,因为患有乳腺癌,需要切除一边乳房。她那么年轻,遇到这个事情,曾经上吊自杀,割腕6次。后来这个女士接受了6个月的艺术心理治疗,她整个人就改变了。教授的学生教她画画,教她去完成一些泥塑,用绘画和陶瓷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艺术治疗6个月之后,她可以去公共浴室淋浴,内心变得很强大,成了一名艺术家,还办了一个艺术展览。
新闻推荐
5月5日上午,由桂林市团委和桂林市老团干“五四花海”群共同组织的桂林市新老团干气排球联谊赛在广西区域地址调查研究院体育馆举行。来自共青团桂林市委、原共青团桂林市南区工作委员会、原共青团...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