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体育课的强度已较早几年降低了不少,图为桂林市一所小学的体育课。
害怕出现意外,不少学校的单双杠已经成为摆设。
“学生体育课受伤,体育老师被停职”——— 近日,一则安徽宿州某小学的新闻传遍网络———5月8日,该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男生在操场上做跪撑爬行,女生在一旁做游戏,约30名男生手掌和膝盖在跪撑爬行中擦伤。学生家长十分气愤,有的甚至认为:这是老师在故意体罚学生。事发后,很多家长集体到学校讨要说法。面对家长投诉,学校迅速拿出了处理意见:一是涉事老师向全体家长和学生道歉;二是根据伤情,安排医生进行治疗和心理辅导;三是涉事老师停职,接受检查。
近日,记者上网查询后发现,“体育课+受伤”的词条多达近400万条,此类相关事件中学校几乎无一例外都承担了相应责任。
“如今的体育课变得越来越温柔!”——— 记者采访中,桂林市不少学校的体育老师不约而同地感叹道。现在的校园体育课到底怎么了?
孩子的体育课怎么上才能各方都满意?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本报记者陈静张苑文/摄
记者调查:“温柔”的体育课背后
5月24日上午,记者在某小学采访,正好偶遇该校二年级某班在上体育课。树荫下,30多个孩子正在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放松运动,一旁七八个孩子在树下的凳子上休息。“这些孩子怎么不上课?”记者问。一旁的体育老师摇摇头,颇为无奈地说,因为他们说身体不舒服,我只能让他们休息。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因为一直以来学生的安全问题都是学校的重要问题,再加上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普遍比较“敏感”,“所以只要孩子说不舒服,我们就会让他们休息,生怕出半点意外。哪怕他只是偷懒不想上课。”这位老师说。
“现在体育课比过去难上多了,这也不敢让学生做那也不敢让学生学,就是害怕出意外。”在采访中,在市某小学任体育老师的小李坦言,自己毕业从事体育教学5年,与多年前相比,如今的体育课“温柔了许多”,“出了安全事故即便是我们做得再到位,板子也会打到学校或者我们老师身上,所以没有人愿意担这个风险。”李老师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之前的中考体育有实心球和引体向上项目,现在已经改为基本没有器械的项目了。
在采访中,一位小学体育老师表示,他所在的学校已经有好多年没上过跳箱项目了,表面上看是因为课前准备比较麻烦,又是垫子又是箱子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怕学生受伤,“一眨眼功夫没看住,学生摔了就是大问题。”
这位老师所说的“跳箱”俗称“跳山羊”,30岁以上的人大多在学生时代的体育课上练习过。这个项目主要是锻炼学生越过障碍的能力,同时也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常情况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学“山羊分腿腾越”,初中学生和高中女生应该学习“横箱分腿腾越”和“横箱屈腿腾越”,高中男生则应该学习“纵箱分腿腾越”和“纵箱屈腿腾越”。然而时至今日,鲜有学校开设这一项目。
和“跳箱”命运相同的项目还有单双杠。一位有着10多年教学经验的体育老师说,他当老师以来就没开过这个项目,起初是学校不具备场地条件,后来就不敢上了,怕学生受伤。“现在的小孩儿真没法说,跳上去没撑几秒,不是胳膊扭了,就是肩扭了,还有手腕骨折的,课没法上……”这位老师连连感慨。
“现在上体育课很少有借助器械的项目了,因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桂林市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校园安全是大问题,谁也不敢马虎,而体育课有可能造成学生受伤,所以大家都很谨慎。不出问题都没事,出了问题后即使不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也要承担后果。”对体育课感到“纠结”,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教师的普遍感受。一位体育老师打趣说,现在的体育课,最安全的做法是: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出汗、不摔跤、不擦伤、不脏衣的温柔教法。
各方探讨:体育课究竟该怎么上?
面对日益变“温柔”的校园体育课,一方面,体育老师感到无奈,校方觉得束手束脚,另一方面,也偶有家长们呼吁和建议改进体育课。那么,校园体育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如何才能在规避安全风险的同时,让孩子得到应有的锻炼?
观点一:别让安全“包袱”绊倒孩子的健康
“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娇气了。”“80后”父亲罗先生感慨说,我们小时候练篮球,全身上下都是擦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自己5岁的儿子摔了一跤,膝盖破点皮就几天不下地走路,罗先生说:“我认为孩子的体育课就应该再激烈一些,特别是对于男孩子来说,要不然孩子都被宠坏了!。”
“孩子的体育课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我们不应该让安全包袱绊倒孩子的健康。”采访中,市清风实验学校廖副校长坦言,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长手里的宝,一点小伤经常被放大成大问题,追究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但事实上,体育运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在所难免,我们不应该害怕孩子受伤而放弃孩子应有的锻炼。她认为,保障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观点二:不同体质学生应区别对待
“我觉得适当运动也是必要的。但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还会考虑安全的问题。”市民秦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看到了关于安徽宿州一小学的体育课事件后,她陷入了纠结中。“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以前,是摔摔打打长大的。这一代的孩子从小就被娇惯,这是短时间无法改变的事实。”她说,“我们家长一方面懂得孩子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但真正看到自己的孩子吃苦、受伤,还真有点于心不忍。”在秦女士看来,孩子的体育课应该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孩子,有适当的区别。
观点三:引入体育课意外伤害保险机制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梁老师一直很关注校园体育安全问题。在接受采访时,梁老师表示,校园体育绝不能“因噎废食”,“作为学校来说,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但不能因为偶发的意外事故就主动让体育课变了样、变了味。体育课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是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应该配套出台相应的保险机制,各方协力,最大限度去避免意外伤害。”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如今学校都有校园责任保险,但该险种在因校方过失导致学生伤亡事故及财产损失时才生效。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学生自己造成的事故,那么保险公司不可能赔付。梁老师建议进一步合理完善保险制度,推行体育课意外伤害险,能够有效解决“出现意外伤害谁赔钱”的问题。如果孩子受伤后能通过保险减少经济损失,这对于学校和体育老师来说,也能有效解决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图片摘自桂林首套本土童谣主题邮政贺卡《月亮巴巴》,设计者为朱晓云。(资料图)■记者杨力叶童谣...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