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里一起做实验的学生
□本报记者景碧锋文/摄
5月25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桂林市尧山以东,乌岭山下花江河畔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学院的实验室里,看到同学们或独自阅读,俯首凝思或对设计的电子产品进行测试实验,反复调试。“我们的实验室昼夜通明,需要的同学可以整夜呆在这里。”专职在实验室给同学们做辅导的刘老师说。
2014年7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整合全校原有的十余个院级创新基地,在广西率先成立创新学院。先后投入2000余万设计创新设计室、智能控制与创新设计室、机电创新设计室、创新培训室等创新工作室。
创新学院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创新平台,通过指纹考勤与视频监控施行管理,学生只要做好登记即可进入,因此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永不熄灯的实验室”。日常活动主要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进行。
创新学院成立近四年来,无数学子从学院的实验室里开始创新锻炼,实验开拓,再到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科技园众创空间去孵化。众多学子因此而创业成功,许涛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2017年5月,许涛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为当年广西唯一获奖学子。2014年入学的许涛经常在创新学院实验室里反复研究实验,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2016年10月,许涛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作为全国高校30支金奖团队中唯一来自地方院校的团队代表,许涛团队现场获得企业1000万元的投资意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陆鑫)近段时间,市内不少网友收到这样一条消息:桂林一医院有人感染“SK5病毒”致死,还称“央视”已经播出,特别提示...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