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区大河花卉基地。记者谭熙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位于市区东北部的叠彩区大河乡全乡有15个村委会,漓江将大河乡分为河东、河西两块区域,乡政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子和经营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大胆探索盘活集体土地资源
在大河乡的河西片区,大部分土地被征收了,大河乡立足这一实际,大胆探索,盘活资产,引导失地农民通过村办企业、村企合作、预留地开发、房屋出租、土地出租等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辰立交桥旁的乌石农贸市场,这是乌石村委会筹集资金建设的,在市场内分别有钢架棚和门面两个部分,摊贩们正在有序地经营着。
据悉,从1993年以来,乌石村的土地经过多次征地、拆迁,已无耕地,仅剩下少量的集体预留地。“我们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建厂、建门面出租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乌石村党支部书记廖志林告诉记者,2008年,乌石村委会拆除位于东二环路边的原滑石厂老厂房,由村委会集体筹集资金,投资新建乌石农贸市场。“现在市场有摊位300多个,门面65间,住房60间,全部都租出去了,每年租金收入约350万元。”
乌石村委会下塘自然村以股份投资,利用下塘村集体土地建设桂林市饲料批发市场,饲料市场占地面积约70亩,市场每年为下塘自然村带来集体收入500多万元。清风村委会则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和资产,以联引企业为重点,房屋租赁为辅,修建综合楼和农贸市场,破解城中村经济发展难题,树立抓党建促经济新标杆,使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200多万元。
发挥优势引进特色农产品
与河西片区土地有限不一样,大河乡河东片区以农业为主,围绕增收抓好“三种一养”,使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位于尧山西侧的叠彩区大河花卉基地是不少市民周末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既可以选择喜欢的植物回家种,还能在农家乐中与家人朋友放松度周末。基地从2007年破土动工,历时十一年,以前一片荒芜的土地已经建设成为一座四季花开的生态大公园。大河乡党委书记朱友益说,大河花卉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涉及大河乡7个村委会的花卉产业区,花卉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是桂林市最大的花卉生产和销售区。现在基地内建有四家农庄,其中两家被评为自治区级四星级农家乐,另两家被评为桂林市级三星级农家乐,“可以说,花卉基地已成为广西最大的、集中连片的集种植、销售、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花卉产业集散地。”
河东片区其他村委也大力发展农业。在四联、上阳家、群力、潘家、新民等村委会发展水果种植,全乡现有水果870多亩,主要种植沙糖桔、沃柑、西瓜、葡萄、柚子等品种,在去年还推广火龙果、黄金果、草莓等新品种种植430亩。上阳家、蒙正、群力村委会利用水田连片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形成了以上阳家为中心的近1000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内主要种植西红柿、茄子、豆角等,全乡年蔬菜复种面积约12580亩。
去年,大河乡将“三种一养”中的“养猪”升级为特色养殖。以前蒙正村的村民以养猪为生,出于环保考虑,该村的养殖场全部搬迁、处理。蒙正村村党支部书记苏志刚告诉记者,为解决原养殖户的就业转型问题,经过考察,决定转型进行竹鼠养殖。现在村里有5家竹鼠养殖示范点,“养殖竹鼠比养猪要轻松,对环境影响不大。这几家示范点今年下半年就能有第一批仔鼠了,养殖户就能看到效益了。我们预计一年能产仔鼠两三批,养殖户的收入也能到10万元以上。”
通过竹鼠养殖示范点的带动,蒙正村正计划着利用原来的生猪养殖场进行养殖转型,不仅仅是养殖竹鼠,还将探索其他养殖,让村民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追求环境效益,让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苏志刚说。
招商引资促进大项目落户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路子,大河乡以土地流转方式或充分开发村级闲置土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带动发展。
在南洲大桥东北侧的大河圩村,大河坊民俗体验村项目正在建设中。大河圩村村长黄初喜正在参与项目安置房分配方案的讨论。
黄初喜告诉记者,村民都很支持这个项目。在以前,村民要么在家务农,要么出去打工,收入并不高。大河坊项目的建设给了他们村一次改变的机会,项目通过建设集中安置房对老村村民进行统一安置,腾迁出老村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为文化创意村,建设滨江绿地公园、漓江文化广场和旅游商业配套设施等,将这里打造成为桂林休闲旅游接待集散地。“村民可以通过自愿入股或者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参与其中,还能在其中就业,保障大家的持续性收益。”
此外,去年乌石村委会预留发展用地项目开工,将建设成集商铺、住房于一体的高端特色建筑群落,这个项目是乌石村“两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乌石村带来200多万元的年收益。”廖志林说。
选择最合适的路给村民最大的实惠
大河乡立足乡情实际,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实行村办企业、村企合作、预留地开发、房屋出租、土地出租、依托特色产业、存款获利等模式,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目前,叠彩区大河花卉基地内现有花农600多户,从业人员达3500人,年产值2.5亿元,实现农民增收3500万元以上。白竹干村委会通过与进驻本村的企业合作,每年为村委会带来7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乌石村委上塘、下塘、乌石街三个自然村通过出租集体门面、集体厂房,每年为自然村集体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到了年底村民也有了分红,其中,下塘自然村饲料批发市场用于村民分红,村民人均分红年收入5000元左右。南洲、上阳家、大河、尧山、新民、群力村委会,通过出租闲置土地,每年带来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万元;大村、白竹干村委会通过出租闲置土地,每年带来集体经济收入近万元。
朱友益告诉记者,2017年,大河乡1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乌石和清风两个村都超过了百万元。“在去年,大河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362元。”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也给他们带来了其他福利。
廖志林说,乌石农贸市场的收入还用于村落建设和村民分红,建设村级公路、修缮排污系统、添置健身器材、建设村民活动室等,还为村民交纳新农合费用,村民子女考上大学也有助学补贴,新参军村民有拥军补助等,让全村群众都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财政增长\’的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出创新主导、投资主导、服务业主导,按照叠彩区打造‘一江两区\’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要求,借助北站高铁开通、‘北通\’工程等优势,以重点工程的开展为牵引,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朱友益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围绕灵田路和“大四”公路两条主轴为发展方向,其中,灵田路以发展花卉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为发展目标,“大四”公路以大河坊为示范引领,“我们要走一条特色突出、发挥优势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道路,建设秀美乡村,提高农民的收入。”
记者谭熙通讯员黄帅君
新闻推荐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暑假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带孩子出游的计划也在酝酿之中。受此影响,江城暑期旅游市场全面启动。记者发现,和往...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