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曾玉娥指着位于小区厂房二楼的屋子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她为大家申请到的党员活动室,一楼的活动场地也正在翻修中。
曾玉娥家住瓦窑西路区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公司桂林分公司宿舍,今年66岁的她平日里除了买菜做饭、在家带孙子之外,还会为了她所在的党支部忙前忙后。她是平山街道平山西社区国家山党支部书记。尽管年已花甲,但曾玉娥仍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一心入党却“一波三折”
曾玉娥的入党经历,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1969年,17岁的曾玉娥作为一名知青下乡插队,工作数年后,由于思想上进、工作积极,党组织决定吸收她入党,她也多次递交了自己的思想汇报。不过,随着知青返城的浪潮滚来,曾玉娥身边的朋友大多都回到了家乡,但她却被留了下来,这使她在思想上有了些许波动,这也让她没能入党。
1978年,曾玉娥被调到永福某工厂工作,她出色的工作表现被党组织看中。这时的她刚刚成家,并生育一子,忙于照顾家庭,她也自认为自己在思想上还不够上进,并不够格入党,因此主动放弃了入党资格。但她没有放弃向党组织靠拢,她打算等各方面条件成熟了再向党递交申请。“就算现在不是党员,但照样愿意为人民服务。”
1980年,曾玉娥又被调到了当时的桂林客车厂工作,车间里,她依然兢兢业业地奉献着。1989年,单位的党组织决定发展一批党员,曾玉娥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通过考察之后,她终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退休之后,曾玉娥的党组织关系转到了平山西社区国家山党支部,2014年,62岁的她被选举成为党支部书记。问她为什么想要在晚年担任这样一个职位,她说,人的一辈子并不长,她想要在有生之年多做点有意义的事,带领支部的党员一同为社区的居民们服务。
贴心的党支部书记
担任国家山党支部书记以来,曾玉娥坚持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组织学习、开展党员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让党员们能有集中学习的场所,她四处奔忙,多方寻找、协调。最终,支部党员们有了自己的学习室、活动室。对上班工作忙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年轻党员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她则会亲自送学上门,鼓励大家不要忘了学习,而且要经常学习。
除了学习,曾玉娥还关心党员的生活。支部里有一名90后的精神残疾党员,名校毕业,又是研究生学历,本来有大好前途的他由于父母双亡,这一变故致使他精神崩溃,患病之后投靠其姨妈,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人交流。姨妈为难地找到社区,说自己年纪大了也养不了他一辈子,希望组织能帮助他。
了解情况后,曾玉娥上门与他谈心,希望他振作起来,鼓励他多出去走走,想方设法帮助他,并出了个好主意,让他到社区学习实践。经过多次耐心的沟通,他终于答应走出家门到社会上看一看。在曾玉娥的陪同下,他到社区与工作人员说说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大家耐心的指导,鼓励他多看书学习、动手写文章、操作电脑,经过四个月锻炼,他的思维活跃了,愿意与人交流了,也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除了做好支部书记的工作,曾玉娥还热心公益事业。社区组织的打扫卫生、义务巡逻、慰问困难户及政策宣传等活动都会有她的身影。在居住的小区里,她又是一名“热心肠”,居民有什么需要,她随叫随到。作为小区的楼栋长,遇到小区里的不文明行为,她敢怒敢言。如果谁在楼道里堆放杂物,她会严厉批评并教育。“如果大家见到不文明行为,都选择沉默,这就是一种纵容,这样坏现象就会越来越多。”她说。
曾玉娥的先进事迹大家有目共睹,因此她被评为平山西社区2018年度优秀巡防队员及优秀楼栋长。
她热爱生活,爱说爱笑,也爱唱爱跳。在她的组织下成立了社区党员文艺队,经常积极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的文艺活动,活跃了社区文化。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最近文艺队的活动场地正在进行翻修,等翻修完成之后,活动开展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记者莫俊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丽云通讯员唐艺玮)22日下午,象山区南门街道民族社区与桂林市回民小学联合举办了2019年迎“三月三”春季运动...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