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莹波)为加快推进桂林市新型工业发展,实现工业振兴,2月底,市委、市政府出台《桂林市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记者从工信部门获悉,近期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正围绕方案要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引进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实施百企技术改造和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等六大任务,努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加快工业产业做强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桂林“两个建成”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根据桂林市工业振兴的战略部署,到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工业企业年均新增100家,总量突破800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产业发展。国内经济发达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采用产业链、产业集群方式发展的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产生品牌效应,城市竞争力往往较强。
为此,桂林市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生物医药等四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这些产业为主,筛选行业中生产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主导产品突出、带动能力强、技术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重点培育壮大深科技、燕京漓泉、三金药业、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打造高新区、经开区、高铁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同时县域工业集中区将依托各自资源禀赋,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围绕四大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创新招商引资方法路径,着力引进一批能支撑产业发展,规模大、投资大、潜力大、实力强、科技高的知名大企业大项目,努力实现工业招商引资新突破;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部署,在全市工业领域实施百企技改工程,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装备水平,促进绿色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托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的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围绕桂林市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倩)4月18日至19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率自治区政协调研组一行,在桂林市就自治区政协界...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