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逢超)3月21日至22日,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纪委书记、研究员贺明玉率调研组来到桂林,就漓江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提升和空间规划等方面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桂林市相关部门座谈交流,共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
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全长214千米,干流长164千米,集水面积12159平方公里,流经桂林市12县(市、区),分布着6个各类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为将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早日纳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建立的项目库,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根据桂林市提供的资料,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初步编制了《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3年)》,策划了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6大类、17类二级工程、1316个工程子项目,总投资约190亿元。
调研组一行实地调研了漓江风景名胜区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漓东区矿山破损山体修复及地下水源保护综合治理等项目,并对桂林市在漓江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提升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肯定。
据悉,今年桂林市将全力组织实施漓江风景名胜区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漓东区矿山破损山体修复及地下水源保护与土地开垦综合治理、灵川县定江镇南边村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六城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区)生态景观修复工程5个试点项目。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郑忠杰、副市长彭代元参加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谋辉唐荣辉)近日,兴安县教育局出台《兴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从3月份起,对...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