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飘香促增收
地处南郑县牟家坝镇西北部的云峰寺村虽偏在一隅,却有着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历史上一直发展传统农业,土地情况好,土壤也适合种茶;茶山昼夜温差大,茶品质好,不少人都把产自云峰寺村的茶称为‘神仙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村里就有人种茶叶,村民有基础,村上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此为产业脱贫,上手快。”村支部书记陈家礼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合作社成立之前,全村茶园面积仅有1105亩,种茶农户不足300户,人均茶园面积0.62亩。2013年,该村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形式成立了云峰寺茶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入社贫困户102户,占全村贫困户的60%。合作社统一调拨无性系良种茶苗,调拨费用由合作社承担,农户不用花费资金投入。同时,组织劳力进行茶苗种植和茶园日常管理,按照用工强度,合作社付给村民每人每天50元至80元的劳务费。合作社还为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采摘后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农户的茶叶鲜叶。近两年,该村新发展优质集中连片茶园2788亩,使全村95%以上的群众走上了种茶致富的路子。“目前全村茶园面积达到4643亩,种茶农户4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4.8%,人均茶园面积达到2.63亩,户均增收400元。新建茶园未来2至3年逐步见效,预计全村户均增收将达1500元以上。”牟家坝镇党委书记孟军望说,茶产业已然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让产业落地开花
脱贫致富的路子找对了,就要让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种出来的好茶如何运出茶山走向市场?道路必须通畅。在过去,茶农们要靠“肩挑背扛”把茶叶运下茶山。2013年下半年开始,该村着手道路改造,目前已硬化通村公路2公里,未来3年还将硬化改建道路6公里,打通茶山到茶厂、茶厂到市场的“梗阻”,把茶叶运出去、效益带回来。
茶园蓄水灌溉、防洪泄洪问题怎么解决?去年“6·28”暴雨洪灾,牟家坝镇作为重灾区之一,灾后的满目疮痍仍记忆犹新。“云峰寺村2016年至2018年扶贫攻坚规划中,计划改造加固红石沟、桑家湾、桐子湾蓄水大塘3口,建拦河堰4处,修水渠1800米,以保护村民房屋、茶园等不再遭受洪水破坏。”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田凌刚介绍说。为拓宽销售渠道,该村又把目光瞄准“电商”。目前已经在网上尝试销售茶叶两年时间,发展潜力巨大。
在云峰寺村,不仅有茶产业龙头企业引领村民脱贫致富,也有企业主动联系镇政府要求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有发展珍珠鸡特色养殖的企业,要求政府选贫困户,企业发放鸡苗、帮助建鸡舍、提供技术服务,扶植其发展特色养殖;有农林科技公司要求帮助贫困户养羊脱贫致富……
在云峰寺村,一股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已然形成,并持续发力于扶贫攻坚战线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丽娟)南郑县文化广电局坚持做到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扶贫项目在哪里实施,党员作用就在哪里发挥,努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针对帮扶...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