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林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可算一位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人物。有人把他当“乱世枭雄”来推崇,也有人说他是“一代奸相”而贬责。一千多年了,不管哪个朝代,魏武精神却一直续活在政商舞台,他的诗文歌赋流传于朝堂乡野。真正的曹操,也被公认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暂不论他的雄图伟略,或者神机妙算,因为艺术的宣传,早已定格了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但我们每每读到他的诗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就能想到,这位建安文学的发起人,创作的四言五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算得上经典中的金典!留给后世的读者一种雄壮、豪迈、慷慨、悲凉的意境,也时时鼓励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为书法家,史家评论很多,赞许更盛,但据考证,现在曹操留世的真迹,只有汉中石门的“衮雪”二字了。这个被镶嵌在褒河滔滔江水巨石上的大字,经过千年的日月风蚀,河水冲刷,依然风采烁烁。1967年,石门修建时,被整块凿出,现移藏在汉中博物馆保存。“衮雪”石刻,字经四十五厘米,右行横书,从书法角度看,近篆而非,属隶又违,行笔纵放不羈,很有水流波涛澎湃之势,又有刚柔并济之韵。“衮”字气势雄厚,刚毅霸气,特别是撇、捺、钩,宛如游龙,向上翘起,似浪花飞溅,又似涡流汇聚,让人感受到张扬开阔的胸襟、活波奔放的阳刚勇气,字少三点水旁,多了一些狂傲激荡的动感,后人多评价这就是曹操的性格体现,超凡豁达、自信不羈。曾传说,曹操二次征驾汉中,驻军褒谷口,见江流汹涌,撞击巨石,水花飞溅,如雾似雨,在云蒸霞蔚中美妙壮观,触景生情,随手写下“衮雪”二字。当旁人提醒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大笑,指着眼前而说“一河流水,岂缺水乎!”“衮雪”二字,一阴一阳,把一代枭雄的性格和爱好,合二为一,崇尚文化的“百家争鸣”,又强调政权的集中统一。
每次有朋友来汉中,我一定会带他去东大街的汉中博物馆,观瞻“衮雪”石刻。人们常说,见字如面或者字由心生,欣赏前人的书法,揣测前人的情怀,解读历史的评说,对曹操在汉中的五个月军旅生活多些了解。他也在这片土地上横槊立马,吟唱出心中最美好的期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军栋)近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党支部从为什么、要什么、缺什么、干什么四个方面扎实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训...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