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立生 白星铸 文静俏丽的脸庞,开口银铃般的笑声,很难让人相信她是和黝黑的柏油路、粗粝的铺路石打交道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美丽柔弱的女子,却用她不算厚实的臂膀和双手,用心血汗水和青春年华在公路线上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心弦青春之歌。她,就是汉中公路局西乡公路段副段长石琳。
阳光明媚、乍暖还寒的3月初春,笔者走访了这位闻名汉中公路战线的“女强人”。“我今年37岁了,在公路上工作快20年了,我就是喜欢养护这个工作,干了我应该干的,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有些腼腆的她搓着双手,不好意思地向笔者诉说着。她越是这样说,越让人感觉到她的质朴无华。段上同事们介绍说,她是西乡段分管养护的副段长,在外人眼里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子,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在其柔弱的外表下,透露出干事雷厉风行的练达作风。在公路上呆的久了,都知道公路养护工作不好干,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夏天防汛抢险、冬天防滑保畅,一年四季没有休闲的时候,男同志都在时常抱怨,还有趁机转岗的。但石琳在公路养护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从最初的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再到今天走上管理岗位,十几年如一日,她对日常养护哪里该注意、哪里没弄好,什么时候需要编写公路日常养护工作指导书,该去检查桥梁隧道了,路上哪里有病害了,工程进度怎么样了,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规范内容、沿线设施、公里桩号对应的路段情况等了然于胸。
公路工作没有忙闲季节之分,春天忙着绿化补植、修剪,撒种、施肥,夏秋季节水毁抢险任务艰巨,冬天除雪、防滑保畅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工作再辛苦,担子再沉重,她从不会说一句怨言,发一声牢骚,有的只是默默的工作和雷厉风行的奋战在第一线。
2016年,西乡段做为美丽公路创建试点单位,在没有经验借鉴参考,更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石琳勇挑重担。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担负起美丽公路建设项目经理的重任。从最初的外出学习借鉴,到提出路地共建的思路模式;从建设内容的规划设计,到施工队伍的确定,她一边干一边想办法,逐步在脑子里形成了一整套创建蓝图,而后通过细心的打造,最终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汉中第一条名副其实的美丽公路,为美丽公路创建工作在全局的实施发挥了标杆引领作用。
在职工中开展以日常养护为主的劳动竞赛,目的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如何开展好,却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石琳根据经验邀请各班班长集体出谋划策,精心筹划竞赛项目,以赛促养护生产、以赛促养护水平、以赛促安全意识。在深思熟虑后,详细制定了公路日常劳动竞赛实施细则和兑现方案,以多劳多得、技术优胜为导向充分调动一线养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公路安保工程和水毁工程都是关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大计,如何严把质量关、赶进度、保安全,都要提前考量,确定项目负责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她不怕得罪人,对不合格工程材料坚决不让进场,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实体现场监督拆除重做。公路工程不是爬山就是涉水,野外勘测她从没退缩,大太阳是一顶草帽,下雨天是一件雨衣,工地始终有她的身影,而她泼辣的女汉子形象慢慢在大家心里扎根。
汛期水毁、冬季防滑、环保、危化品运输等等,涉及公路环保、安全的项目逐年增多,公路上加班加点是常事。辛苦了一天,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常常看到的是灯下孩子等着答疑解惑,便又打起精神指导孩子作业,有时离家远了,只能通过电话、视频辅导孩子作业。
行走在美丽如画的西乡210国道线上,那平坦舒适的道路,姹紫嫣红的景观带风光,还有那一处处暖人心扉的服务区和景观节点,都透出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而呈现在眼前的这一切,都凝结着西乡公路段管护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这条舒适顺畅的公路线上,柔弱的女汉子石琳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她用实际行动诠释拼搏的真谛。用她自己的话就是“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就把它做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蒙记者张大鹏)近日,汉台区法院会同区人大常委会、区司法局、公安汉台分局等部门向新任命的68名人民陪审员颁发任命...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