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西乡新闻 > 正文

朱祎美:米仓山上引蜂人

来源:汉中日报 2017-09-22 17:23   https://www.yybnet.net/

割蜜快接近一半了,每割一块都要小心别带倒了竖立着的蜂巢。蒋永祥 摄

本报通讯员 蒋永祥 曾庆国 “贫困不是荣誉,活着就要有奔头。”朱祎美的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许多人。近日,随着《我的脱贫路朱祎美:米仓山上引蜂人》节目在陕西电视台、陕西广播新闻等频道陆续播出,他朴素的言语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与此同时,他身残志坚、艰苦创业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并成为周围群众学习的榜样。

今年32岁的朱祎美,家住西乡县大河镇河西村。地处巴山腹地,米仓山深处,山大沟深的自然环境阻碍了村民们从事经济发展。早年丧母的他先后在浙江等地打工,2012年其父亲务工遭遇意外,不幸离世,朱祎美辞职回乡,照顾年迈的奶奶及全家人的生活。2013年生活再遭变故,朱祎美上树摘柿子时,一脚踩空,摔成了重度腰椎骨折。手术后的朱韦美在床上躺了半年,在轮椅上坐了半年。那段时间,他每天面对寂静的大山,背负着看病的沉重债务以及有可能终生瘫痪的残酷现实,终日以泪洗面。不过他总在想,我还能做点什么?我不能这样在病床上、轮椅上枉度一生!

随着病情逐渐好转,他尝试着架起双拐在地上慢慢移动,这为日后生活带来了希望。小时候,他见过爷爷、父亲养蜂、造蜂箱的过程。弄些蜂箱放到山上,引来蜜蜂酿蜜,不就能增加一些家庭收入吗?于是朱祎美开始自学养蜂技术,动手做起了蜂箱。小时候家里只养两、三箱,规模小而且效益也不高。现在他相信科学,学习技术、扩大规模,通过不断地尝试,在家门外的两座小山包上,错落放置着40多个蜂箱,提高了效益。家人帮忙搬来了大石板盖在蜂箱上,细心的他在石板上铺了一层塑料布,用来遮雨遮太阳。每天上山的路,是他架着双拐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

进入8月,米仓山上的小气候一天几变。遇到降雨,朱祎美就得起大早去查看他的蜂箱。土蜂蜜一年只取一次,进入割蜜季节,他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取蜜时的野蜂是最凶狠的,上万只野蜂乱飞乱撞中,他坐在地上安静地操作着。割蜜结束回到家,他还得抓紧将蜂巢称重、过滤、装瓶。这次取回的蜂蜜足有七、八斤,按50元一斤的基础价来算,这箱蜂蜜能带来三、四百元的收入。去年靠着30多箱土蜂蜜,朱祎美收获了一万多元的净收入,这也是他家近年来唯一一笔可观的收入。

朱祎美家的外墙上,斜靠着五六个新做的蜂箱。今年以来,他又断断续续做了五十多个蜂箱。受伤后通过手机上网自学,他掌握了制作蜂箱和引蜂的技术。天晴时,他架着双拐上山引蜂、放蜂箱;下雨了,他就坐在轮椅上做蜂箱,锯木,掏芯、刨光、打蜡,一干就是一整天。

创业的艰难过程中,镇上和村上干部以及驻村第一书记赵淼给了他许多帮助和关怀。办理低保,联系县残联办理伤残鉴定,让他享受残疾人津贴;找来县医院的大夫,上门指导他做康复治疗。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今年初,朱祎美又申请了五万元贴息贷款发展了四亩中药材重楼。目前,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凭着毅力和闯劲,他发展土蜂60余箱、茶园4亩、马铃薯3亩、中药材重楼4亩,预计年收入3万多元。忙的停不下来的朱祎美似乎忘记了身上的伤痛,其实早在一年半前,他腰内用来固定的钢板就该拆除了。为这事,赵淼没少往他家跑,并通过大病报销为他解决看病的费用,还给他联系好了县医院的大夫。

如今朱韦美成了一家之主,和3岁的儿子、80多岁双耳失聪的奶奶一起居住。当地一位姑娘感佩于朱韦美不服输的劲头,走到他的身边共同面对生活。从低谷到爬坡,朱韦美正用自己的双手开辟着一条坚实的幸福路。

新闻推荐

西乡积极整改环保督察问题

本报讯(通讯员刘春生乔磊)日前,西乡县环保局针对省委环保督察组转办的尧柏水泥公司厂界噪声超标问题,迅速检测查找出污染源和污染因子,约谈了公司负责人,要求9月15日前完成噪声污染治理,并向社会公开,接...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朱祎美:米仓山上引蜂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