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汉中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统筹教育发展,加强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形成具有汉中特色、汉中特点的教育体系,办好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教育。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持续推进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从办园资质证照、办园环境和安全保障等8个方面强化管理。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0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78.8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新建公办幼儿园16所,公办园占比达到5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5%,圆满完成省定考核指标。坚持以大代小、以强带弱,全市18所省级示范园、58所一类园与116所薄弱园对口结对帮扶,参与教师2178人,受益幼儿18604人,薄弱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大幅提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陕西省“双高双普”县创建,汉台区、城固县、洋县和镇巴县以较高标准、高质量顺利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验收,顺利完成年度省考目标任务,汉中成为全省第二批整体通过验收的市,比省政府规定的时间表提前一年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开展“寻找美德少年学习美德少年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全市推荐美德少年205名。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33名学生获省级三好学生称号、11名学生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聚焦质量提升,扎实开展了初中教育质量和教学点管理调研活动,积极破解初中教育创新不足、教师能动性不高、体制机制制约等问题。
普高教育优质发展。全面推行13年免费教育,强化普高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研判分析,确保高考质量稳中有升。
2017年,全市一本上线率达26.5%、高出全省上线率0.2个百分点、较2016年增长1.2个百分点;二本以上上线率47.5%、高出全省上线率0.3个百分点、较2016年增长4.4个百分点,汉中市高考实现“六连升”。加强高中骨干体系建设,汉台第二中学、南郑区高台中学、汉中市龙岗学校成功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职业教育特色彰显。围绕培育符合汉中发展需求的“汉中工匠”,将洋县职业教育中心等4所学校创建为全省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实施移民搬迁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免费大专学历教育,招收154名适龄子女入学。积极落实苏陕合作要求,指导10所中职学校积极与南通市9所优质职业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2017年,1131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深造,分类单独招生116人升入本科院校,推荐学生就业率达98%。
教育脱贫精准发力。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全面落实学前“一免一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教育脱贫惠民政策,完善并落实贫困户子女从学前一年到大学毕业直至就业全过程精准资助政策。全市共有4383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到教育脱贫政策支持,助学资金达3172万元。各县区通过筹建助学基金救助贫困学生5304人,救助资金达248.9万元。落实行政、教育“双线”控辍机制,夯实“七长”保学责任制,完善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和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等工作机制,全市义务教育段初中、小学入学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汉中教育脱贫攻坚在第三季度全省行业考评中位列全省第二。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和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校建设等重点工程,全市已建成标准化学校、幼儿园1128所,创建市级标准化食堂学校20所、标准化宿舍学校25所,学校成为各地靓丽名片。
教师队伍活力迸发。积极开展天汉名师塑造、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校长进课堂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完成国培11346人、省培6760人,各类参训到位率达100%。加强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评选市级教学能手200人,学科带头人15人、名师50人、名校园长20人,省级教学能手65人,省学科带头人16人。实施支持乡村教师计划,组建汉中市“名师大篷车”讲师团培训教师4000人,把优质的课程资源送到广大教师手中。
学校党建全面加强。创新实施学校党建“一抓两促”工作法和“五抓”典型经验,从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合理设置学校党组织、加强德育工作、配齐党务干部队伍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6月份,市教育局党组在略阳县举办全市学校党建引领教育助推脱贫现场会,推广略阳县工作经验。省教育厅对汉中市学校党建工作给予高度肯定,11月在略阳县召开省基础教育党建现场会,全面推广汉中经验。
(市教育局)
新闻推荐
本报汉中讯(记者陈卫平)为进一步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强化警示教育,汉中市纪委日前将近期查处的5起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典型案例进行通报:2011年实施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工作中,时任洋县八...
洋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