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提升整体素质,推动科学发展,打造长寿养生名县”的主题,力争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一流队伍,出一批典型,惠全县百姓”,围绕“六个点”,创新载体,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创先争优活动硕果累累。
瞄准基层组织建设突破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两委”班子组建取得新成效。该县以第二轮村级组织建设活动、村“两委”换届、提高窗口单位服务、加强党组织的组建等工作为契机,整合上级补助和本级财政资金近100万元,对全县31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或改扩建,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全县新成立农村党总支12个、屯党支部122个、“两新”党组织1个,建立景区先锋驿站1个,走访群众3000多户7086人次,征求到整改意见建议862条,制定并公示巩固晋升方案486个。使全县各级党组织的设置、调整及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抓住民主评议关键点,制止干部“慵懒散”、“吃拿卡要”现象取得新成效。该县为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践诺的监督,创新评议方式、细化评议内容,点评工作具体化、规范化、长效化。今年,结合“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对全县的43个窗口单位的289名股长开展持续6个月的“百名股长群众评”活动。截至8月底,各参评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3万多份,征集到意见建议700多条,自查出问题100余个,接待解疑群众5000多人次,解答问题1200多个,办理实事4600件。通过评议,进一步消除吃、拿、卡、要的“股长现象”,优化全县发展环境。
实施县、乡书记创新工程——有机农业示范点,长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取得新成效。该县按照“点上出经验、面上求突破、整体抓推进”的思路,明确各基层党(工)委书记联系一个所属基层党组织或结对共建基层党组织作为示范点,以“立标杆,求实效;重实践,创特色;树典型,亮品牌”为创建目标,在全县培育了甘水“德米特”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时珍百草园观光园”、生态农场等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500亩,创建草莓园等农业示范点20个,建成总面积为2000亩的秋冬种生产示范点8个,建成自治区级山羊、香猪无公害养殖基地和国家级鲢鱼、鳙鱼网箱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样板点。
紧扣推动公开承诺着眼点,干部践诺、为民办实事取得新成效。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3年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共承诺为民办实事好事27560件,兑现承诺4422件,党员人均为民办实事好事3件以上,先后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3214件,筹集帮扶资金1亿多元;修建、硬化村、屯道路436公里,危房、茅草树皮房改造5280间,人饮工程1306处、家庭水柜2040座,新建和扩建村级活动室31间,引进农业技术18项;先后开展领导点评活动690次,群众评议860次,共征求到意见建议3202条,落实整改1465项,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突出培育示范点,树立、推广典型取得新成效。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县高度重视典型示范点的培育,精心策划,及时制定典型培育工作方案,结合不同行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特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挖掘和确定县人民法院党总支等14个基层党组织作为区、市、县三级创先争优示范点进行精心培育,并落实经费20多万元,对各示范点进行提升和完善。目前,全县已培育地税局党支部等14个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燕洞乡龙田村党总支书记杨顺良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巴马镇赐福村等10个党组织应急机制建设示范点、那桃乡等10个农事村办示范点。在《巴马通讯》、《巴马网》、巴马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优异业绩或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代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凌吉荣)
新闻推荐
巴马讯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党委、政府充分依托地处著名4A级景区——“水晶宫”的优势,围绕“命”河树立品牌,加强“命河”两岸的绿化和美化...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