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四川巴中的刘宗诚正在自己的房子里洗菜。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的坡月屯,刘宗诚夫妇花18万元在这里长期租住了一套房子。刘宗诚告诉记者,他们计划每年的上半年都住在这里。像刘宗诚这样的“候鸟人”,在河池市还有很多。“游客的到来不仅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巴马县县长蓝飞宁说。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河池市有18.86万人在旅游行业中直接或间接就业,其产业带动1.31万人脱贫。
有效的扶贫方式
河池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仍有142万贫困人口。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因受限于救济性扶贫形式,扶贫效果不明显。后来实施的交通扶贫、教育扶贫中,在基础上夯实了很多,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为此,市委、市政府结合广西新阶段扶贫攻坚战略和全市“五大工程”总体部署,提出推进旅游开发扶贫攻坚工作的思路。
“旅游对扶贫工作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市旅游局局长邱有海介绍,“一个成熟的乡村旅游点,不仅可以解决周边人口的就业,还可以拉动周边20公里半径内的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河池旅资源丰富,具有神奇雄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独树一帜的长寿资源和红色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生态、长寿、民族、红色”便是河池旅游打出的四张王牌。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等特点的旅游扶贫,现已成为河池市有效的扶贫方式之一。
形成长效机制
发展旅游业不仅讲求旅游业本身效益,还要充分发挥其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2012年,全国政协将“关于大力支持广西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提案被确定为当年重点督办提案,并组成调研组赴广西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建议:在广西设立“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在东兰、巴马、凤山地区设立“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基地”,并赋予一定的先行先试权。
有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河池市及时编制出台东巴凤建设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基地实施方案,明确2012至2014年规划建设旅游扶贫项目17个,规划总投资2.86亿元。到2015年,17个试验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将吸收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万人以上,实现5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基地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去年共投入资金2238万元。
在探索旅游开发扶贫攻坚工作中,河池市还编制出台了打造乡村旅游“十百千”示范工程促进开发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创建5个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县(市)、10个旅游开发扶贫示范乡镇、100个旅游开发扶贫示范村屯,培育1000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达20万人,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收入约30亿元。
围绕上述《方案》和《意见》,河池广泛建立起区域旅游扶贫开发互助环线,构建一点一品、特色突出、相互补充、抱团发展的思路,依托核心景区、核心区域连片发展,形成大巴马(含东兰、凤山两县)旅游开发扶贫“金三角”。
旅游扶贫初显成效
今年7月,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做出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提出把巴马打造成长寿养生的国际旅游区,并与桂林、北海一起打造成为广西旅游发展的“金三角”。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抢抓机遇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河池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全面统筹和深化“东、巴、凤、大、天、都”长寿旅游规划,优化旅游发展政策,集聚政府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力量。
当前,河池以乡村旅游点为载体的旅游开发扶贫工作得到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据统计,河池市目前已建成乡村旅游景点景区508个,让5000多人直接就业、2.5万多人受益。今年1至5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47.65万人次,同比增长22.83%;旅游业总收入47.65亿元,同比增长26.7%。
新闻推荐
今年暑假期间,巴马瑶族自治县各种趣味培训班丰富多彩,特别是书画、舞蹈、声乐等培训班更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图为近日在巴马书法院举办的暑假第二期书...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