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凯文)这里有神奇秀美的交乐天坑,有清澈见底的灵犀河,每年百万游客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多取道燕洞乡,使该乡成为巴马名符其实的“门面”。清洁乡村活动启动以来,该乡加大保洁力度,使寿乡的“门面”以净示人,让沿途风光赏心悦目。
清除“垃圾围村”,是燕洞乡建设“美丽乡村”提出的口号。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该乡,了解巴马“门面”的清洁工作。记者来到位于乡府驻地附近的农贸市场,当天恰逢圩日,人头攒动,交易热火朝天。市场内每隔不远的距离,都放置了垃圾容器,大多数商贩都会自觉地把垃圾丢入容器内,贩卖黄皮果的韦忠毅说,“现在经常有人来检查卫生,而且经常发宣传单,乱丢垃圾的人少了,如果我把垃圾丢在地上就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走到大街上,很多住宅门前都放置有垃圾篓。几个路过的少年在一家商店购买冰棍后,都把包装袋拿到5米开外的垃圾篓丢弃。记者上前询问一位姓黄的少年,他说,“老师经常讲不要乱丢垃圾,挨发现要批评的”。在乡府大院内,黄丽花一家三口正在拍照。黄丽花说,乡府种的花花草草蛮漂亮的,想给2岁的女儿和美景合影。
燕洞乡党委书记田寒露说,“环境卫生是一个地方的脸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卫生”。该乡在实施清洁乡村活动中,主要抓乡府大院环境整治,绿化庭院、整治车辆停放、清理垃圾死角;抓街道环境卫生,配保洁员,购垃圾清理车,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实行门前“三包”制。
该乡为切实转变群众观念,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攻势,制作永久性宣传牌,张挂横幅标语,向全乡发放“美丽燕洞·清洁乡村”活动宣传资料,召开各项动员会,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清洁活动。随着燕洞乡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寿乡“门面”更为清洁亮丽。
新闻推荐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以方便当事人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巡回审判活动,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