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巴马瑶族自治县创新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本地资源,围绕长寿养生旅游,开展扶贫新模式,以扶持“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之一。在旅游大环境的框架下,引导和鼓励农民利用当地气候、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和农家特色等独特条件,开办“农家乐”,开发旅游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巴马县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给群众带来了实惠。主要采取群众自筹、政府配套、扶贫贴息贷款“三位一体”的模式,打造农家旅游示范点。目前,全县已有农家旅馆近200家。农村旅游示范点之一的甲篆乡坡纳屯共有66户226人,建成农家旅馆64家、农家菜馆10家、农家特产店5家。村民黄大善家庭人口5人,有劳力2人,创建农家旅馆前,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2009年,坡纳屯列入乡村旅游示范点后,黄大善回到家乡,投资20万元(其中自筹14万元、政府配套2.4万元、扶贫贷款3.6万元),建起农家旅馆,现以公司形式联合经营,年收入4.8万元。儿子、媳妇作为旅馆服务员,自己给自己打工,一家年人均纯收入达1.68万元。据统计,2012年,坡纳屯接待游客30.4万人次,该屯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660元提高到2012年的1.66万元。有了坡纳村的示范带动,甲篆乡坡月村也依托百魔洞景区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在乡村旅游的辐射带动下,根据具体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该县又借助桂林对口扶贫巴马县的有利时机,着力建设那桃乡平林村达西“儒礼桃花园”农家旅游示范屯,引导平林村敢烟屯打造农家旅馆示范户,通过群众自筹部分资金,政府补贴部分配套设施资金,坚持“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开创了乡村旅游新局面。敢烟屯村民邓正常一家,2006年以前以种养为主,年人均纯收入为1900元;
2010年,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该农户开办了农家旅馆,年接待游客1200人次,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
(梁绍恩)
新闻推荐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旅游逐步升温,国内外游客不断涌入,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今年1月-8月,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84.74万人次,
同比...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