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方式,具有巨大的扶贫联动效应。当前,应抓住自治区推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以开发扶贫促进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带动贫困区域发展的新办法,加强和创新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促进三县人民早日脱贫致富,顺利实现与全区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更新观念,促进三县旅游扶贫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对于政府而言,要牢固树立旅游扶贫政府主导的理念。对于开发商而言,要牢固树立旅游开发互利共赢的理念。对于社区群众而言,要牢固树立我参与我受益的理念。
二、立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快构建旅游扶贫产业链。
三、高起点谋划,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扶贫实验区。
东巴凤三县要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实施《滇桂黔石漠化区(广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机遇,通过各种渠道努力争取国家将东巴凤三县作为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加以建设,通过倾斜旅游扶贫资金、启动生态补偿机制等各种有效途径,对东巴凤三县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专项资金扶助和“先行先试”政策扶持。
此外,还应争取国家层面把东巴凤三县列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创新模式,努力为社区群众参与旅游开发搭建平台。
东巴凤三县的贫困人口和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因此社区模式是适合东巴凤的最佳的旅游扶贫模式。所谓社区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旅游开发中,注重从景区所在地社区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把当地群众的全面参与并获得收益作为基本原则,创造尽量多的平台让当地群众在参与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开发或从事旅游服务中获得直接收益或就业机会,使当地群众能够公平地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方面利益,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社区模式的具体形式有“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股份制、“农户+农户”、个体农庄(农家乐)等。
一是建立社区群众参与保障机制。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保证社区群众具有在就业、在地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等方面的优先权。特别要在政策上和财政上扶持当地居民。政策上,制定保护居民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规章制度,从法律上承认其经营的合法性,规范其经营服务质量。财政上,帮助居民筹措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小额贷款等。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增加社区群众在旅游发展中的股份份额,提高控制权。二是要以合同制约与法制规范,确保社区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五、创新机制,促进三县旅游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旅游扶贫地区来说,当地居民达到脱贫致富目标的根本保障是要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保障是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在发展旅游开发扶贫产业时,要科学有序控制游客流量,要加强对社区群众和游客的资源与环境教育,增强他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自觉爱护意识;要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统一,多管齐下,防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
要实现以上目标,一是要坚持旅游扶贫产业规划的科学性和长效性;二是要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三是要构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良性互动机制;四要建立共赢的利益分配制度。另外,要尽早启动国家和下游地区对红水河上游生态补偿。
六、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扶贫投入机制。
要争取和利用好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资金。要想方设法引进、整合和盘活各类社会资金。要探索设立市、县两级旅游扶贫专项基金。建议从新一轮扶贫开发资金中、社会援助扶贫资金、当地旅游经济效益较好的相关企业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建立旅游开发扶贫基金,用于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实行扩大再生产。
七、强化措施,提高从业人员和本地群众综合素质。
(作者系河池市委党校教师)
新闻推荐
河池市人民政府关于严肃查处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环境污染问题的通报(六)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西以来,河池市不断收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环境污染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及时转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