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通顺从一名身患残疾、面临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巴马瑶族自治县颇具影响力的电脑维修店老板,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正在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姚通顺,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城北社区人,今年35岁。他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小脑共济失调症,属于四级肢残。自记事时起,虽然受到同学的疏远,邻里的冷落,但是,老师和父母经常用社会上身残志坚的模范人物来激励姚通顺,他年幼的内心深处逐渐树立了不屈不挠、身残志坚的人生态度。
在大学毕业面临严峻就业挑战的时候,身为残疾人的他,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当地没有找到如意的就业门路。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毕业后下过广东进过五金厂当苦力;到过南宁,每天奔走于大街小巷找工作,但最终都是因为身有残疾,多次被用工企业辞退。
就业无门路,生活无保障。在经受无数次的失业挫折后,他决定回乡自主创业,2005年,姚通顺毅然背起行囊,踏上了返乡创业的列车。
没钱没资助,他东奔西走,东筹西借。2005年9月,他硬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电脑店。没经验,他边干边摸索;没客户,他打广告、跑市场,上门服务,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市场。在工作上,他诚实守信、认真细致、以优质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肯定,同时也结束了生活一直依赖家庭的状况。
然而,自己读书时借的贷款,弟妹上学要交的学费,仅仅依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支撑,难以还清欠款。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店面,做大市场。但当时他的手头十分拮据,该借的钱都借了,该找的人也都找了,还是没有办法扩大规模。
就在他一筹莫展、孤立无助的时候,幸运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2011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国家出台政策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县残联,把自己想扩大店面的想法告诉了县残联。没想到,当时残联正有一项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项目。就这样,该县残联把姚通顺列入重点扶持对象,每年给予在创业发展上近万元的资金扶持,使他顺利地扩大了经营规模,生意逐步得到壮大发展,既还清了助学贷款,又能帮助家庭解决日常开支问题。如今,他的店面经营面积已经从过去的不足10平方米扩大到了20平方米;商品规模从原先的不足2万元扩大到了现在的10万元;业务范围目前已经覆盖全县10个乡镇,每年经营纯收入达6万元以上。
姚通顺身残志不残,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巴马残疾人中的骄傲。
新闻推荐
巴马县东山乡优雅村有一个奇特的村庄,200多年来,那里住过6代人,村民的房子紧挨洞壁而建,至今仍完整的保留着原始风貌,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洞穴村庄和它的最后居
覃文言、韦美林两位老人在烧火做饭洞穴村庄里的部分房屋韦美林在用石磨磨玉米曾有两个县籍的人居住200多年的山洞
一汪清泉,一个山洞,十户人家,数...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