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充分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今年上半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58.99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14.92亿元,全年接待游客有望突破300万人大关。
目前,巴马拥有2个国家级4A级景区,形成了以龙洪、赐福湖、盘阳河沿线为中心阵地的休闲养生度假中心,东有东山瑶族风情游,西有燕洞、所略乡村游和天坑石林探险游,南有敢烟长寿文化之旅,北有那社长寿风情观光和西山红色旅游的特色旅游网络格局。
旅游业推动特色农林业发展。该县华昱有机农业示范园和油茶、糖蔗、香猪、龙骨花、火麻、五谷杂粮原料基地等“一园六基地”趋向成熟;目前,该县共种植油茶31万亩、核桃12万亩、龙骨花5万亩、火麻5万亩、小杂粮1.1万亩;创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近30个、家庭农场66个,经营规模达3.54万亩;打造东山、西山、所略、燕洞等一批火麻、龙骨花专业村和重点村;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3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9个,辐射带动农户3.91万户16.42万人,年销售收入达6.51亿元。
旅游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该县以制糖、天然饮用水、山茶油、香猪、火麻、五谷杂粮等长寿食品加工产业为重点,发展“绿色GDP”,工业逐渐转型升级。目前,全县从事长寿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有107家;其中,有16家被列为全市重点加工企业,巴马丽琅矿泉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县17家规模企业中,长寿食品企业占6家。2013年,全县长寿食品加工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2%;2014年上半年,全县长寿食品加工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特色工业转型升级成功,有效地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2013年,全县饮用水生产企业上交税金15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
旅游业开启扶贫新模式,全县“以旅助农、以农兴旅”的旅游开发扶贫新模式逐步形成。该县实施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打造坡纳、达西、敢烟等村屯作为旅游扶贫农家乐示范点,以此带动面上的村屯发展。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200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经过整合部门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养生度假旅游经济,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增长了11倍。达西屯原是该县特困村之一,2010年以前,全屯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2012年年底建成了达西儒礼桃花源新村,成为该县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和旅游扶贫示范屯,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8000元。
像坡纳、达西这样通过发展旅游致富的示范屯,在巴马还有很多。目前,该县有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村1个、休闲农业园区3个、旅游特色村10个、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特色农产品展示馆1个。2013年,该县休闲农业接待游客80万人次,休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休闲农业从业人员4000多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占85%以上,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农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5000多元,比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高出近2000元。(许泰文)
新闻推荐
在美丽的盘阳河边,走进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新农村示范点——百马村坡纳屯,给人第一印象是:整齐、干净、清洁、环保、漂亮,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n...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