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如壮士,枝条似美人,能曲且能伸,此乃是可人。”这是东兰县武篆镇中和村兰迁屯梁庄古榕下的词牌。倡导立词牌的是一位老人,一位守候乡土文化根源多年的老者。他叫梁承楷,著有《魁星楼》、《韦虎臣》、《武篆八景》、《壮乡科第》等,之后他又融合了前四本书的精华内容,写成独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武篆风物遮珍》,于2014年春节脱稿试版。《武篆风物遮珍》从历史的视角,以生动的故事画面展示了武篆镇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及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非常值得期待。
梁承楷现年70多岁。梁老说,从严格意义上说,东兰县武篆镇中和村兰千屯,这里不是现在当地百姓户口本写的“兰迁”,也不是人们口头随叫的“兰千”,应该为“蓝砖”。今年元旦,在武篆镇中和村兰迁屯梁庄古榕下的词牌,梁老特意要求刻上两个大字“蓝砖”。
说到“蓝砖”,梁老更是滔滔不绝,他说着笑着,笑里带着几分苦涩。原来梁家人早年住在南宁的杨美古镇,后移居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乙圩(现已划归大化瑶族自治县),之后移居东兰县武篆镇江平村,后面又移居武篆镇林乐村,几经周转,最后才在中和村定居下来,祖辈们为了做一个标志性的记忆,就种下一棵榕树,这便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梁庄古榕。
两个字“蓝砖”,其实也颇有含义,“蓝”在壮话里是“家”的意思,“蓝砖”即是用砖头砌成的家。当年,百姓生活非常困难,大多人都是用木头和竹子围起来,然后盖上茅草,就成了一个家。为了预防野兽的袭击,有时候在家的周围烧火,风一吹,家就全被毁于火海之中。梁家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泥土研制烧出“砖头”,“蓝砖”即用砖头砌成的家便由此而得名。
梁老说,历史是不容改变的,我们只能真实的反映它,希望有更多的知情者把当地一些有历史意义的东西说出来,让自己更好地完善《武篆风物遮珍》,使当地的文化得以真实地再现给世人,这也是现在武篆建设文化名镇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收集到更好的史料,2006年3月,梁老邀请当地的老领导、文人以及有识之士到自己的家里集中,希望大家为自己的乡土写作献策出力,没想到得到大家的鼎力支持,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写作的信念。经过多年的收集与整理,《武篆风物遮珍》终于在2014年春节期间脱稿。
在采访中,梁老感叹,想尽善尽美将武篆镇拥有的精华全盘托出,但自己才疏学浅,对于传说不一的故事来不及一一核实考证,更不能以讹传讹。特别是大事记,在各人观点上有折中思想,在编著中,以自己掌握的史料为准,没有正确史料提供的故事是不能著写的。更遗憾的是,百年魁星楼,武篆镇历经沧桑,精华流失不少,或者被逝世的俊才带走,或者还置于尘埃深处。梁老说,这本《武篆风物遮珍》如果能够成为传承当地文化的载体,引起读者的关注,那么他就知足了。
新闻推荐
巴马固投增速居全市第一2014年完成26.72亿元,同比增长37%
巴马讯
2014年,巴马瑶族自治县严格按照“国际旅游区起步建设突围”的要求,结合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以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各类项目建设为...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