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6月1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云集美丽的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进行系列采风活动。巴马的旖旎风光、原生态民风民俗都深深地吸引着这些“远方客”。采风期间,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和《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等,倾听他们对巴马文学发展的“宏观”评说。
聂震宁:民族文学精品的“策源地”
聂震宁与巴马颇有渊源,他说:“30多年前,我来到过巴马,还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对巴马印象颇深。通过几天的采风活动,我对巴马的山水风光、长寿文化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神奇和吉祥的巴马县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是民族文化底蕴丰厚而殷实的‘富矿\’,值得从事民族文学创作的作家们沉下心来,挖掘民族文学的精品。”
谈到巴马的发展变化,聂震宁欣慰地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巴马不仅打响了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长寿品牌,还能够与桂林、北海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个历程是漫长的,路途也是艰辛的,其间留给我们作家们很多可创作的空间和丰富的创作素材,为文学精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环境。”
他希望,来基地创作的作家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这座富矿里挖掘出精彩的东西,通过作家们生花的妙笔,巴马这个地方一定会有很多精品问世,这里一定能走出优秀的作家。
葛笑政:探索长寿心灵研究的“新密码”
葛笑政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家,在国内出版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对国内文化市场事业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巴马党委政府对文化的重视不是挂在嘴上,而在行动上。其重视程度令我惊讶,这对民族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是有益的。”
作家出版社是有62年历史的老牌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为民族文学作者服务,承担着多项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出版的重大工程。他对出版界目前的现状深有感触地说:“我深深知道,什么东西挣钱也不能出,什么东西不挣钱也必须出,这是我对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和支持的基本态度,作家出版社与《民族文学》有一定的互补性,相互联手做民族文化发展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
针对巴马长寿文化的宣传,他也有独到的见解:“巴马长寿文化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厚度。可是,在参观长寿博物馆后,我觉得恰恰缺少对心灵的研究,而这一点正是文学创作可以弥补的。文学就是人学,心灵状态与内心世界精神的研究恰恰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是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如果能够通过作家们的写作和表达,并能研究出与长寿的关系,则更能体现出文学的价值。人的生命里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你是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定与生命的长寿有着关联,值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作家、作者们去探讨、去研究,去破解这个‘新密码\’。”
葛笑政说,作家出版社一定会为巴马乃至河池的作家们的写作、出版尽心尽力,愿意成为大家写作和出版的“靠山”。生活的态度决定着生命的长度。海纳百川,我想,有着这种对基层作家包容的态度,作家出版社的生命之树才可长青,才能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石一宁:巴马是作家们创作的“黄金地”
石一宁主编文质彬彬,但在巴马几天的采风活动,让他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巴马之所以能够成为闻名遐迩的长寿之乡有了切身的认识。他说:“巴马新鲜的空气、新奇的民风民俗以及正在实施的项目建设,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激情和活力。我认为,巴马是文学创作的一片神奇沃土。”
《民族文学》杂志是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期刊,创刊34年来,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团结少数民族作家、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作出了贡献,培养出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也是多位河池籍作家走向全国的“伯乐”。目前,《民族文学》杂志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先后创办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版,成为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文种最多的文学杂志,其影响日益国际化。
石一宁认为,巴马的文学创作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巴马创作基地的挂牌,给巴马的本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成长的平台,打开了一个宣传巴马的新窗口。他希望巴马乃至河池的作家们运用好现有的平台,在巴马创作基地这片蕴含丰富养料的“黄金地”里,栽培出更多、更好、更有影响力的“黄金果”。愿这里的作家们能够深入生活,努力创作,真正沉下心来进行创作,写出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反映巴马各族人民生活和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记录这个沸腾的时代和充满生机的巴马,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新闻推荐
巴马讯
今年是巴马瑶族自治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验收之年,该县举全县之力,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软件硬件两手抓,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取得...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